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东阳市现有森林面积161.55万亩,林木蓄积量676.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66%。近年来,东阳市围绕“建设高质量森林东阳、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市”目标,以林长制为抓手强改革、重保护、促发展,以扛旗争先、勇争第一的拼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林长统筹负责机制“林长+”治林模式机制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提示本文梳理了浙江省温岭市近年来以林长制为抓手,统筹森林管护、固碳增汇、生态惠民等重点工作,实现“林长治”的基本做法,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长制是提升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浙江省温岭市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舟山市针对海岛地区国土绿化空间受限、林业保护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创新“科技林长”模式,选聘16名专业的林业科技工作人员担任科技林长,融合衔接林木种植者、林下经济种植者、苗木专家、植保专家的资源和需求,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打通整个海岛林业科技生态圈,让海岛林业的生态潜力有效激活,生态红利充分释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目前,舟山市森林蓄积量243.5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改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需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林长制政策发挥其优越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通过梳理林长制政策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状况,对于林长制中政策落实、资金收支、环境保护及治理开发4个重点领域,对指标分类设计细致,对主要一级指标初步识别,同时筛选出重点二级指标加以运用,探究构建林长制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其目的是强化审计部门对“林长”及林长办的监督和考核,促进林长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推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林长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山西农经》2021,(1):111-112
构建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林长制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上下联动,量化“五绿”管控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对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体系架构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实现信息系统在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更好运用。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林长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长制自2017年开创以来积累了2年的实践经验,迅速成为加强林业和草原资源保护的重要抓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在整体性治理理论基础上构建林长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以安徽省为例,从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性治理能力和林业资源保护3个方面总结林长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从思想认识、权责边界划定、考评机制和公众参与4个方面分析林长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行林长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农业发展是长跑赛道!不进则退,只有强健的“体魄”,奋勇争先,才能持续领跑!在农业现代化这个赛道上,友谊建场至今,一直在领跑中前进,2022年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这个老先锋给出了示范引领的新答卷——紧紧围绕“三大一航母”和“农业+营销+精益+资本+善治”发展新模式,围绕“1152”战略规划,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苏州市紧靠太湖和长江,辖区内湖河纵横交错,生态环境容量小,发展大型畜禽养殖产业没有足够土地和环境容量。多年来,苏州市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不断探索畜牧业发展新路径,持续推进生态循环、绿色高效的都市畜牧业发展。拓展美丽生态内涵,实现污染治理全覆盖2018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将美丽生态牧场全覆盖列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经过持续5年建设,全市累计建成45家美丽生态牧场,覆盖率达到95.74%。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养殖场达到标准化改造要求”决策部署,同步启动规下畜禽养殖户美丽牧园创建工作,力争到2023年6月底辖区内111家规下畜禽养殖户全部完成美丽牧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林长制改革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以安庆市为代表的皖西南地区林长制改革工作,梳理了安庆市推出的一系列林长制改革重大举措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重要启示,指出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发展问题。关于林长制制度改革的理论主要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说、制度变迁理论、路径依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同时也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博弈论等概念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我国林长制改革的主要阶段包括林业管理制度失灵阶段、2017年之后的需求诱导式的局部制度变迁阶段和2021年之后供给主导式的全局制度变迁阶段。林长制制度效应显著,首先解决了原有制度的横向交易成本过高、纵向政治势能不足、内部职能差距悬殊等问题,同时也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间接效应,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制、运行、监督、维护等成本。虽然我国林长制改革通过制度变迁暂时达到了均衡点,但是改革仍可能存在“无限政府”、制度供给过剩、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继续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杨蕾 《中国土地》2023,(8):62-63
<正>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更高建设目标,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通过系统方法考察我国乡村生态问题,深挖根源,发现散发性污染问题背后是人才缺失问题,而乡村生态治理众多资源的缺失背后是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问题,以专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解决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是要构建从法律法规到规章条例完整的生态治理全面法治化之路,注重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二是乡村生态治理主体要多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村民农户、外来产业经营者和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三是乡村生态治理动力激励化,构建激励机制,促进治理效能持续发挥;四是乡村生态治理方式数字化,因地制宜完善数字化检测转化系统,乡村生态治理数字化融入乡村数字化发展、生态市场化运作和社区系统化治理,以更好应对地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相似文献   

13.
林长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以保护生态、促进经济、改善民生为目标,高位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绿化美化国土空间,强化资源监管,科学经营林业产业。文章阐述了林长制,以"林"为主题、以"长"为关键、以"制"为落脚点的主要内涵,分析了林长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责任体系、实行网格管理,完善配套制度、激发林业动力,加强经营体系、促进生态惠民,统筹各方资源、健全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蔡昉 《浙江林业》2024,(1):10-11
<正>庆元地处江浙之巅、三江之源,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核心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寄予庆元“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政绩”殷殷嘱托。近年来,庆元县坚定树牢“两山”发展理念,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相继创成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特别是2021年以来,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庆元县以林长制为统领,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城镇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协调好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避免走以往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提高小城镇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小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小城镇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小城镇规划水平较低,缺乏长远打算,往往一二年就落后于发展需要,造成低水平建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难以解决环境…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2024,(3):10-2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总林长会议精神,持续推动全省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浙江省林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重点围绕强化林长履职、优化部门协作、深化源头治理、完善考核激励、探索社会参与等方面开展机制创新。本期特别策划以2023年全省林长制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为重点内容,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和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山城韵     
国家森林公园华安,生态优美,九龙江北溪贯穿全境。华安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生态,开发沿江,建设新区,改造旧城”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县城总体规划,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加快县城整治建设步伐,通过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和文化县城,推进山水园林县城建设,持续提升县城人居环境与文化品位。县委、县政府先后请来重庆、天津等地的专家对华安进行实地考察,科学制定“一江两岸”的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吸引外资,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将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捆绑式开发,夯实城镇建设基础,使小县城发生了大变化。如今,华安城区三桥横跨九龙江,一座座花园式小区拔地而起,城区变大了、街道变宽了、楼层变高了、县城变靓了,面貌一新的华安正以迷人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龙游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游的“三个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坚持以林长制为统领,将“森林龙游”建设纳入“十四五”战略布局,大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2022年,全县林业产业综合产值达47亿元,竹产业创新做法获评全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十大先进典型案例,被列入全省首批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带动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居山区26县前列。  相似文献   

19.
唐勇军  马欣钰  沈菊琴  冯明祥  秦科 《水利经济》2022,40(6):74-79, 101
在“省直管县”改革下,财政分权给地方政府公共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压力。结合东方市特殊自然条件,以东方市河湖长制工作为例,分析河湖长制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在东方市现有水生态环境下,河湖长制通过组织体系、制度保障和专项行动等途径解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制度和系统治理问题。进一步推动东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方向包括:健全完善河湖治理的责任分配机制;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县”体制建设,推进乡镇执法能力提升;优化考核激励制度设计,调动各级治理主体积极性;激活公众责任塑造河湖长制为内核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武夷山市以争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和探索“两山”转化先行者为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加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努力将环带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区。推进公园“三生”协调发展规划先行谋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要求,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民生改善专项研究。明确公园内外发展重点,实施差异化分区管控,形成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