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谈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贷款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涉及的关联企业不断增多,关联企业担保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也屡见不鲜,但这种担保方式增加了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难度,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风险控制习惯来管理这些贷款,势必引起不良贷款的产生。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贷款风险及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贷款由关联企业提供保证担保屡见不鲜。如何防范和化解关联企业保证担保的风险,保障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如何界定关联企业及其表现形式,探讨关联企业保证担保的法律风险和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化解关联企业保证担保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方式单一,法律风险隐患较大.  相似文献   

4.
一是以保证人作担保时,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担保流于形式,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形成风险,可能导致资产损失。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加上受旧的信用贷款操作程序影响,往往只注意对借款人自身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审查,而忽视了对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中,乡政府、乡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未授权的企业分支机构充当了贷款保证人,由于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形成无效担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象州县农村信用社,为了保证贷款高效、安全运行,普遍采用担保或抵押办法,但由于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等原因,实施担保、抵押贷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证人不合法。有的信用社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对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不明确,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具备担保条件而充当保证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无效担保。二是抵押物品不符合抵押条件或折价后不足以清偿所借贷款本息。三是担保的形式不合法。贷款到期,借款未能归还,向信用社申请延期。有的信用社在没有取得担保人同意的前提下,就给借款人办理延期手续。因为超过了原担保的时限,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导致担保合同对保证人无法律约束力,增加了贷款的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6.
张兴贵 《甘肃金融》2001,(11):25-26
在贫困地区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风险资产,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过大,出现了严重问题.不良贷款的成因除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贷款担保方面出了问题,并由此使一些到逾期贷款无处追索,或者只能追索少量的贷款本息,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使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投入进一步减少.因此,有必要专门对贫困地区的贷款担保问题做一分析研究,以便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质押,是我国<物权法>对<担保法>权利质押担保的补充性规定.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作为新的担保方式,对贷款人(银行)和借款人(企业),都是亟待实践的新生事物.尤其是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显而易见,如何防范风险,保证贷款担保有效,保证债权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13年某大型银行的非上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为样本,比较了保证担保与抵押担保两种担保方式在贷款风险缓释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与抵押担保贷款相比,保证担保贷款的对象具有高风险特征,贷款的违约风险也更高。这意味着保证担保不但没有缓解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反而加剧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从现实来看,不合理的"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以及保证人专业性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银企关系提高了银行的信息优势,减少了银行对保证担保贷款的发放。  相似文献   

9.
<正> 在近几年对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关联企业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逐渐加大。部分关联企业为融通资金,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向银行套取信用和贷款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一些企业的担保总额已接近甚至超过其净资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此外,一些集团性关联企业不良贷款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为深入了解关联企业贷款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我处调研组深入北京市部分商业银行对此课题进行了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10.
在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信用社对贷款担保行为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担而不保、担而难保和无效担保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贷款的质量和安全.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行为,更有效地保障信用社债权的实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结合农村信用社信贷实际,拟就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发行对商业性贷款在贷款方式上一般都采取了担保贷款方式。其中,有相当多的贷款企业由于自身缺乏有效担保物,往往是找第三方为其作信用担保。它对避免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流失和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银行内部贷款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实践效果来看.由于各种原因,担保贷款,特别是保证担保贷款和第三人财产抵押担保贷款依然存在很多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2.
"担保圈"主要是指多个企业没有正式的约定要以某种相互担保或者是连环担保的方式但却自然而形成的一种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利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以及金融资产规模的增长,保证担保贷款也随之增加,故而客户之间形成了担保圈.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担保圈"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担保法》规定: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现阶段农业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以保证方式使用较多,这是因为:抵押贷款程序较多、费用较高、企业不乐意办;质押担保以小额定期存单为主,多使用个人贷款以及部分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时使用;留置及定金担保由于不便操作,农业银行很少使用.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以保证担保为主.但在整个担保贷款方式中保证担保风险系数最大.在检查中发现有以下几种不正确的保证形式,相应增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度,希望引起广大信贷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担保圈”风险频发,互保企业面临或有负债风险和融资难的“两难”选择。贷款保证保险既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了新选择,也能够有效防止企业风险蔓延传染,是企业互保的良好替代。2013年,山东寿光试点“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创新推出了“贷款+保证基金+保险”的业务发展模式。该模式相对于企业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且具有财务可持续性、风险可控性和激励相容性,能够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情况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信贷投放速度和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在宏观调控中较为明显,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二是商业银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呈现新发案件多,涉案人员层次高、涉案金额大的特点;三是关联企业贷款和企业集团集中授信正成为主要的风险来源,不少企业采取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等方式,从商业银行套取巨额贷款,造成信贷资金严重损失;四是消费信贷领域不良贷款日渐增加;五是某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控股金融企业积累了较高金融风险,一旦资金链条发生断裂,使系统性金融风险迅速扩散;六是地方政府财政信用担保贷款和土地储备抵押贷款在政策方面发生变化后面临相当严峻的信贷风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贷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规避信贷资金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诚信缺失,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较多的情况下,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其中尤以抵押担保贷款为多.但笔者在近年的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其防范贷款风险的能力,直接导致了不良贷款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值得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7.
防范关联交易贷款风险是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一个难点。应制定集团客户关联企业识别的量化的、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加强对集团整体信息的调查分析,有效落实担保措施,建立针对集团关联企业的相互担保贷款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涉及民生各项信贷政策,切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通过争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发放支农再贷款,加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有效措施,指导、督促农村信用社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投放力度促进创业再就业。自2009年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来,全州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3.98亿元,支持6300人创业再就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以贷款形式存在,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防范和化解贷款担保风险,确保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信贷资金安全是避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中担保力最弱的一种,其风险的防范对于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农业风险较大,而对其融资担保风险更大,如何化解和降低风险,使被担保企业在取得贷款后保证专款专用,并把企业做大做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时还本付息,这是许多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作出一些探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