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评价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云鹏 《经济论坛》2005,(19):116-117
自中国证监会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些非流通股股东现金流不充裕、市净率很低以及非流通股比率很小的上市公司,无论用股票或者用现金支付对价都很困难。由此,权证作为遵循市场原则的补偿对价方式应运而生。尽管9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出现过权证产品,但由于其沦为炒作工具很快被叫停。9年后的今天又重新开启权证之门,相当多的投资者对于权证仍然是既陌生又心存恐惧。投资者如何全面理解权证的概念?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又会产生哪些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认股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以及影响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我国早期权证市场的不足之处。为了配合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沉寂了九年之久的权证市场终于迎来了宝钢权证的推出。宝钢权证价格飙升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势,发展我国的权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市场已推出了权证,创新类券商可以通过创设来设计相关产品。但我国一部分权证的推出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由于此种原因及权证短暂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的权证创设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制度问题。应对比香港地区权证创设制度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借鉴其成熟权证市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权证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开 《资本市场》2005,(7):81-81
<正>6月14日,上交所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味着除已经出现的送股方式外,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又将多一种手段。权证对于不少新股民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证券市场就出现过权证,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才取消。第一个权证产品是1992年沪市推出的大飞乐股  相似文献   

5.
牛兵 《生产力研究》2012,(4):67-68,76
权证,一种特殊的期权,中国金融市场为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而引入权证。期权定价是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对权证的定价理论的研究也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探讨了权证的结构特点和价值组成,给出了权证的两种定价方法,并结合国内权证的实例,用B-S定价方法和分形定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证明运用权证分形定价公式对中国权证市场进行估值比运用B-S定价公式更加准确,分形定价更加适合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公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武钢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了权证创设制度。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如何?权证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作用究竟得到了怎样的发挥?市场都有些什么反应?文章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南航JTP1的创设情况,着重对券商创设权证的盈亏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隋云鹏 《经济论坛》2007,(14):128-129
自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权证作为遵循市场原则的补偿对价方式应运而生。布莱克—舒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是最著名和应用最广泛的期权定价模型。本文就如何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我国证券市场权证的定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邵涛  楼静 《经济论坛》2006,(16):108-109
由于我国A股市场缺乏对冲正股下跌风险的产品和套期保值的工具,市场对于推出认沽权证的呼声一直很高。认沽权证是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通过正股 等量的认沽权证投资组合,组合持有人既可以完全享受到正股上涨带来的收益,也可以完全规避掉正股下跌超过认沽权证行权价的损失风险。尽管9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出现过权证产品,但由于其沦为炒作工具很快被叫停。9年后,权证之门又重新被开启,相当多的投资者对于权证仍然是既陌生又心存恐惧。投资者应该如何全面理解权证的概念?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又…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权证作为遵循市场原则的补偿对价方式应运而生.布莱克-舒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是最著名和应用最广泛的期权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而持续影响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国内外学者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与投资者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11年美国电灯和能源公司发行全球第一只权证以来,权证便以其融资便利、对冲风险、高杠杆性等特点赢得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的欢迎。时至今日,世界权证市场已经走过近百年历史。然而,权证在中国证券市场曾因制度设计先天不足、监管效率低下、过度投机等引起滔天巨浪,诞生仅4年就退出历史舞台。2005年8月,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推进,权证成为2005年~2006年度中国股市举足轻重的交易品种,重新掀起千万投资者的热情,展现其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的陆续出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在两地证券交易市场全面展开。据统计,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共有674家公司已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占深沪两市总家数的比重为49.78%,而两市股改公司总市值已经过半,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从已推出股改方案来看,众多上市公司出于不同背景、持股成本与目标期望,分别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股改方案。不但“送股”、“缩股”、“送现金”、“送权证”、“公积金转赠”、“重组”等种种方式不一而足,而且多种方式交叉并举者屡见不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  相似文献   

13.
权证投机交易的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重新唤醒了权证这一衍生证券交易品种,权证交易目前在证券交易中已经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引起了广大投资者乃至全球投资银行的广泛注目,交易量时常挑战股票基金交易总额.然而,权证交易市场的极度投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权证市场规范性制度、监管机制及市场化调控措施也跟不上权证交易的迅猛发展现状.鉴于此,本文在对权证基本含义、分类探讨的基础上,着重于权证交易风险控制的规范性制度、监管机制、市场风险遏制措施等层面的分析,以期有助于权证交易的规范、公平、公开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权证定价模型包括BS模型以及在它基础上对稀释效应进行修正后得来的权证价值模型,其使用的一个隐含前提都是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或绝大部分流通).而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的特色,平均只有30%股份流通,在给权证定价时若不考虑此点将导致权证价值高估.虽然目前有很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权证的市场价格过高的原因,而本文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分置的现状来分析.得出了权证定价的修正模型,并对这三个模型进行实证比较.结论是,在股票非全流通的情况下,完全依靠BS模型计算得出的理论价值明显高估了,因此必须在B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非流通股的价格如何确定是有效解决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问题的关键。由于两类股权分置,DDM及EVA法无法适用,净资产法偏离真实价值也很多。通过设计全市场流通的权证及竞价申购配售方案,使得配售价格和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都可以实现合理保障。竞价申购中的合理出价是一个复杂的事前无法确知的全体博弈问题,竞价结果及权证价值的形成遵循合理预期机制和套利机制。  相似文献   

16.
范歆 《财经科学》2006,(9):37-43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方式归纳为股本调整类(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非流通股缩股、流通股扩股)、现金对价和权证对价三大类,通过归纳两类股东的对价水平评价指标,以及两类股东的对价效用函数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等,通过7个命题依次证明了股本调整类对价方式的完全等效性,以及在忽略一些次要变量的情况下股本调整与现金对价、现金对价与权证对价的等效性,由此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各种对价方式统一起来、以一种单一对价方式表示,以及不同类或者混合的对价方式之间可以比较对价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莉 《时代经贸》2007,(2Z):71-72
股权分置改革是迄今为止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重大事件之一。论文首先从分析了股权分置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然后回顾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探索历程以及现状。最后总结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上市公司治理时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意义重大,股权分置改革则显著提升了旅游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指出了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和旅游上市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追踪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实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旅游上市公司治理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丽星 《生产力研究》2006,(8):72-73,122
文章试图通过亚宝药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实例分析,展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及股东权益变动情况,从而以数据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两类股东的影响和股权分置改革对某一上市公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股权分置的本质、缺陷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产权差异与利益分配格局差异,是正确理解股权分置本质的前提。资本利得收益权是流通股股东独享权利,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分析指出该项权利是流通股股东的核心利益所在。股权分置的根本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畸高。股权分置仅仅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流通股股东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才是股市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有公平合理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