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峰 《山西农经》2009,(3):57-59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大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和大家在工作中共同学习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改善我国生态状况的战略部署,将在我国生态建设系统和其他领域长期存在,并越来越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吉林省是2002年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退耕还林会不会引发粮食危机1.退耕还林一举多得自199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库存量增大,如果国家不及时干预,由市场自发调节,必然会影响全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国家怎样干预粮食市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选择缩小粮食种植规模是最直接的。因此,国家首先考虑退出陡坡耕地粮食种植。但是陡坡耕地是一些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让其自动退出不可能做到,国家粮食补助政策也就应运而生。因此退耕还林是国家干预粮食生产的一种手段。退耕还林不但有利于西部生态保护,也有利于中国环境的改善,为中国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还是在“能致富”。所以,发展退耕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但是退耕还林(草)中,农民又遇到一些新的影响增收的问题。而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偿政策只能维持农产原有生活水平,如何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8年长江流域那次大洪水,全面实施距今已有8年。为实施好退耕还林,党中央、国务院下了很大决心,国家财政也给予了很大投入。这项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巍山县地处红河源头,是国家治理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所涉及的2279个县之一。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成效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思路,对于不断提高区域退耕还林成效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由于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在实施期间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对农户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农户的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成果的巩固。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以巩固,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关农户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森林系统的建设中,退耕还林是一项标志性的工程.退耕还林的工作中主要有三种植被恢复类型,分别为退耕地还林、封山育林与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本文就针对这三种植被恢复类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必须进一步针对新的问题与情况,落实并完善退耕还林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法律机制,依法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把以粮代赈、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退耕还林“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的具体实施方针。搞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一、国家出台以粮代赈、退耕还林政策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我国80年代中期在部分地区实施过以粮代赈、退耕还林政策,后因粮食紧张被取消。20世纪末,国家又重新出台这一政策,有其特殊历史背景:一方面,是洪灾给了我们警示。1998年,长江、松花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受长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退耕还林实施6年后的调查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对我国后退耕还林时期政策行为主体的态度和行为特征,以及不同条件对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完善我国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差距,增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遏制住西部地区荒漠化和石漠化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现象,从根本上保护我国三大主要河流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对一定坡度以上范围内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尤显得重要。 一、加强环保教育 退耕还林还草指的是这部分耕地原来就不是固有耕地,而是因为人口剧增,为了满足自己耕地不足的需要而乱砍滥伐林木,开垦草地所形成的新增…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公共政策,对其他公共政策实施具有较大借鉴意义。本文立足公共产品外部性,运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对提供公共产品的退耕还林户给予永久性补偿是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中央对地方政府追加转移支付,改变博弈方式的必要性;指出实施差别化补偿和监督,以及完善林权和配套措施有利于减低政策实施成本和提高效果;同时提出建立动态评价管理退耕还林指标体系,增强政策安排的可操作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涉及25个省区的大型政策性工程。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不同区域实施的基础和效果更是差异明显。自1999年开始试点至今,相关政策规定将退耕还林区域划分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只是根据粮食产量差别而在粮食补贴上略有差别。事实上,各地足以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难度、成效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绝不止粮食产量一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系统工程,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最近,由铜仁地委办公室牵头,地委政研室、地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委办牵头、县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区近年来退耕还林(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 1、权属不清,争议较多,难以调解。对有责任地的责任山的界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四至不清,相互交叉,你争我夺,难以调解。有的地方还沿袭“老业”、“祖业”来维护山权、林权,影响了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成果的保护、后续管理及产业化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赣中地区的峡江县为例,就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的杨梅鲜果销售、林果休闲结合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退耕农户“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是要做好粮食的兑现工作。农民有了饭吃,才能够去种好树、奔致富。因此,粮食供应已成为退耕还林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第一要务。通过两年多的具体摸索和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们共勉:一、统一认识是前提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在短期内不可能产生很大的效益。从目前情况看,个别地方对此政策有情绪,他们从短期看问题,认为目前退耕面积越大,农业税减收越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个别部门认为,随着退耕面积的逐渐扩大,工作量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林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处理好生态林目标与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林和经济林的特点、目标的基础上 ,探讨其各自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应采取的经营模式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生态林的政府集中经营模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生态环境 ,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标。据统计 ,目前我国仅 2 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 915 1万亩 ,其中 70 %以上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6 2 0 0万亩 ,黄河中上游地区15 71万亩。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甘肃、内蒙古两省(区)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我们对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重点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及所碰到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甘肃考察的重点是陇东的兰州、平凉、天水、定西4地7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内蒙古考察的重点是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盟4个旗(县),属于在的风蚀沙化区。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基本能够说明我国西部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另外,陇东基本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而内蒙古基本属于人少地多的地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上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