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植被恢复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适生树种较少、建设难度很大的地区,因此迫切需要科技的强力介入和支撑,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文章根据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工程建设中科技支撑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科技支撑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研究了吕梁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原因、危害之后,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思路及对策。认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保证;要加强综合治理、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新的破坏与反复;还要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因地制宜,恢复林草植被。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是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林区职工和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作都非常重视,普遍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使退耕还林工作持续稳步发展,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以人工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和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两大类。并特别以耕地退耕前的存在状态或所处位置作为分类标准,重点对坡耕地退耕、沙漠化耕地的退耕、盐碱化耕地的退耕、生态重点区域耕地的退耕以及风景名胜区耕地的退耕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研数据对三江平原生态功能保护区植被进行分类,把三江平原植被类型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一级分类),并进行其植被特征分析:对当地的植被恢复和保护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石场是受人类强烈干扰形成的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植被恢复的研究成为目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总结了北京地区采石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植被恢复经验不足、生态环境恶劣、植被恢复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是制约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具有原生、完整的植被生态演替过程,是研究火山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的理想场所,对其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本文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旱地是本区域的景观基质,其中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旱地需要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2)自然景观类型中的有林地、高覆盖草地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需加以保护和恢复;(3)裸岩石质地是本区域的核心资源,其破碎化不明显,其内部、外部连通性较好,仍需继续加强保护;(4)保护区人为干扰强度仍较大,需要继续开展保护、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要: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河北省11个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11个地市级区域中,仅有廊坊市全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其退耕还林工程资源配置合理;其他10个地市级区域的全技术效率均低于1,表明其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冗余。投入冗余率较高的植被恢复类型是封山育林,表明在现有产出的生态效率水平下,封山育林的投入面积过多;产出不足率较高的指标是涵养水源,表明在现有投入水平下,涵养水源的产出有待提高。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西矿区复垦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山西四个国有煤炭集团矿区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情况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其矸石山类型划分、生态破坏过程及治理与植被恢复的现状,客观分析了矿区复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区生态重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海玲 《青海农牧业》2005,(2):37-37,39
为恢复和重建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刚察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截止2003年底,完成投资620万元,按照“以草为主、林草间作’’的规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133公顷,冬春季沙尘飞扬的裸露土地重新披上草木植被,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阴山北麓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阴山北麓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固阳县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牧,恢复植被,加强基本农田、草场建设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两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握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为确保生态目标的实现,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重视林草植被保护的关系。具体措施:科学选择树草种,确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模式;加强川地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改善人民生活;积极实施封山禁牧,解决林木矛盾,促进植被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林、生态林、灌木林3种类型的林木为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中3种林木的生态效益物质量和价值量,总结退耕还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从生态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现有耕地有步骤的停止耕种,并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必然对农民生计带来一定影响,短期内农户的收入会有明显降低。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退耕还林有助于非农收入的增加,在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能够推进农村社会资本发展,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本文就以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进行几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实行退耕还林试点的3个省份之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从1999年启动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建设方针,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02年底,全省完成退耕还林355.7万亩。其中,生态林275.36万亩,经济林49.72万亩,草30.62万亩,分别占退耕还林任务的77.41%、13.99%和8.60%。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着农业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在退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环保休耕计划(ConservationReserveProgram,简称CRP)与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相似,是政府提供补贴,农民自愿参加,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的休耕和植被恢复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一套以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优化成本效益为导向,兼顾环境社会效益与农民利益的补贴及管理机制。文章将对项目实施办法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简介,希望对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能处理好林草植被建设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与农民之间不是监管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生态产业化,将林草生态链转化为产业链和就业链,则退耕还林还草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区废弃地分布广、污染严重,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情况;废弃地复垦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尾矿基质改良和植物种类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根据水利部水力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通过对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三个强度分级指标的分析提取,确定了研究区1999年水土流失强度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秭归县水土流失强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性识别和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治理、林权政策有效性、财政资金保障等实施环节均存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影响工程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制约工程稳步规模推进和成果的巩固。在系统评价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