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影艺术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无论是其传统的表达形式还是其优美的造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本文通过追溯皮影的历史、皮影人的制作艺术表现形式、皮影人物景物造形特征等,分析概括了皮影戏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陇东皮影、山西皮影、唐山皮影的不同特点。通过对皮影戏研究为文化的传承付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皮影戏发源于陕西、 山西、 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剧之一.与陕西、 甘肃一代的皮影高度约30~40厘米不同,每张腾冲皮影的高度基本都超过50厘米,大的甚至达到70~80厘米,因此腾冲皮影又有"大皮影"之称.与影视剧的"录播"相比,腾冲皮影戏并不依赖现成的剧本,而是需要大量的即兴发挥,完全是"现场直播",因此极为考验艺人的艺术功底,而且演出还是个透支体力的活,从这层角度看皮影演出又比拍影视剧难度更大些.腾冲未来皮影发展策略:正视传统艺术没落的现实,走产业化创新发展之路;抓住腾冲旅游发展机遇,实现皮影与旅游共生共进;加大腾冲皮影戏宣传推介,推动腾冲皮影"以点带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尹生香 《中国西部》2016,(10):38-45
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4.
阎姝宏 《东北之窗》2010,(12):66-68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亟须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皮影戏起于汉代,清朝时已十分流行,经过改造创新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如河北乐亭皮影、唐山皮影、河南罗山皮影、山西皮影等,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皮影戏植根于民间,受各地风情、方言、习俗、审美观点等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尤其是皮影音乐,更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对当地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起到特殊的催化作用,辽南皮影音乐对与它同期存在或稍后于它而存在的辽宁地区其他音乐形式则产生了“温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薛茜 《魅力中国》2011,(11):234-234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民歌源自土地,诠释乡音,表现乡情;它以语言为承载,以方言而润色。民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论述川北民歌的概况,在音乐、语言、流传地域及其川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川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重要代表,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实践分析显示,泰山皮影学校教育在道具、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独特的经验。因此本文着重探究泰山皮影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以及泰山皮影的教育内容,反思存在的不足,使泰山皮影在未来能更好的应用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7.
甘肃皮影戏传入较晚,因与地方民俗相结合而更显地域特色,也被地方民众所热爱,其起源、发展过程、表演与剧目选择,都浅透出地方民众的生活习俗,但甘肃皮影戏在影视泛滥的当下,逐渐的走向衰退。近几年文化旅游发展快,皮影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尤其是与地方文化结合之后,更具有旅游价值。皮影要有新的发展路径,需把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与文化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阎承骏 《东北之窗》2011,(Z1):100-101
辽南民间一抹暗香清朝末年,金州副都统府派出衙门笔帖式(即现今的文书)阎传家,带人赴唐山一带学习皮影戏,并将唐山皮影戏一整套制作和表演艺术移植于金州,开创了辽南皮影的先河。当时,从唐山学艺归来的阎传家等人,每天就在金州副都统府衙门的院子里演练皮影戏,逢年过节还在这里为百姓演出。上世纪30年代,金州皮影此时已从金州城内传播到四周农村,当时的皮影艺人都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和三十里堡一带,金州皮影的第四代传人赵贵范、许莲凤、陈美芝现在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赵家村。  相似文献   

9.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10.
皮影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品种。“表演影戏有名的地方,为河北滦县一带。”本文主要从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揭示了唐山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出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1.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这里有古老的秦腔艺术,有自古流传的皮影戏及皮影制作工艺,有文明世界的户县农民画,有诸如集贤古乐等几近失传的宫廷音乐,以及陕北的民间剪纸艺术等等。  相似文献   

12.
王光普 《西部人》2004,(3):36-37
千百年来,踽踽而行的皮影演唱艺人,牵引着亿万中国人心头的喜怒哀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乡之间的通衢大道、崎岖小路上,再也看不到“一驴驮“或“一担挑“的皮影戏队伍和背皮影戏箱的人群.鲜活生动的皮影戏,已逐渐凋零,传世皮影戏濒临灭绝之难!   ……  相似文献   

13.
胡学军 《宁波通讯》2013,(14):74-77
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有种"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她生长在古老的楚王故里——云梦。那乡土味浓厚得掉渣,却是"闪电般如魔术"的艺术,这就是皮影戏。穿越三百年的时光,从清中叶时期流传盛行于湖北云梦的皮影戏,是中国的"皮影艺术之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享誉海内外。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起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  相似文献   

14.
刘永杰 《发展》2011,(12):32-32
环县道情皮影产生于宋代,清末形成体系,集音乐、美水、文学和戏曲艺术为一体,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非物质史化遗产,近年来,环县抢抓机遇、创新理念,把文化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按照“传承保护、综合开发、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走出了以道情皮影传承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黑龙江省非遗名录的统计,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44项,却只有部分被人们熟知,如东北传统大秧歌、东北二人转,但还有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没有机会向人们展示.例如望奎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保护措施不完善、传承人缺乏等原因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旨在研究保护与传承望奎皮影戏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传播和普及望奎皮影戏.  相似文献   

16.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小庙,里面高声喊,外边哈哈笑。"多年前,河北省承德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则广为人知的谜语,谜底就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热河皮影戏。当时,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倍受农村百姓青睐,只要皮影戏班一来,乡村的宁静就被打破,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像过年一样热闹。看皮影,是那个年代农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历史的脚步跨越到今天,城市现代文化与乡村民间传统文化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华县皮影产业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皮影源于中国,中国皮影源于西汉时期的关中,而关中皮影发祥在华山脚下东府华州(华县)的灯影。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曾经辉煌的华县皮影戏日渐式微,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 听着字正腔圆的演唱、抑扬顿挫的道白、旋律激昂的四胡伴奏、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看着皮影在老艺人的操纵下,在光与影中翻飞、跳动,台下的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时不时的大声叫着“好!好!”,以示对精彩段子的回应。当笔者身临其境,第一次现场目睹到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老街皮影戏后,也被这古老的文化艺术所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两年无一人学艺 剧团随时会停演编辑部:听着字正腔圆的演唱、抑扬顿挫的道白、旋律激昂的四胡伴奏、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看着皮影在老艺人的操纵下,在光与影中翻飞、跳动,台下的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时不时的大声叫着好!好!,以示对精彩段子的回应。当笔者身临其境,第一次现场目睹到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老街皮影戏后,也被这古老的文化艺术所感染。  相似文献   

20.
皮影传奇     
澄波  张春雷 《东北之窗》2011,(12):56-57
6月11日,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62岁的宋国超在家中给皮影上色。他是复州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复州皮影戏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生态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影卷等见长。宋国超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爱学皮影的,心里就不免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