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董事长个人特征、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董事长个人特征角度,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考察董事长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年龄越小,任职时间越短,学历越低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过度自信行为越强,越选择较高负债比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相比,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过度自信程度更强,其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也更强。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我们从董事长个人特征方面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董事长和董事会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是否合一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董事会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董事长持股比例、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总和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领取的年薪完全相同。这种高管同酬的确定依据是什么?高管同酬是否具有激励效率?高管同酬又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什么影响?文章利用2007-2012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高管同酬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出现高管同酬,主要是因为高管薪酬由公司政治因素或内部薪酬比较所决定,而并非遵循最优契约观所寓示的“效率逻辑”;与高管异酬的公司相比,高管同酬公司的董事长薪酬激励缺乏效率;高管同酬对公司未来财务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在中国情境下,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关注公司权力博弈或内部薪酬比较等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淑红 《当代经济》2009,(15):148-149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7人制、9人制、11人制上,通常会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统计分析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确定性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并不高,统计研究结果证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持股数量低、年度报酬低,董事更多地是一种名誉性的职务,服务全体股东的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截面数据,对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状态以及股权集中程度两个变量对公司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公司高层人员持股比例和公司董事会规模两个变量与公司融资结构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胡阳  刘志远  白默 《生产力研究》2006,(11):258-260
文章根据权变思想针对多元化上市公司的财务控制系统设计进行的实证研究。文章通过考察2002年公开招股的70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对这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财务经历、学历进行量化,并将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专业化程度低的42家综合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综合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财务背景”更强,即财务经历、学历显著高于从事单一行业业务的上市公司,符合权变思想的综合类公司业绩要高于不符合该思想的同类公司,从而验证了权变思想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董事会特征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正相关;第一大股东委派董事比例、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期、试点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具有各自的经验教训。当前利用可转债融资在公司特性、行业选择和发行时机方面存在误区,基于经济理性假设,不同类别的公司以及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状况以及融资成本来选择是否采用可转债融资。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入手,对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和时机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娜 《时代经贸》2011,(20):166-166
董事会规模、领导者结构(本文领导者结构由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是否分离来衡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2008~2010年连续3年数据,分析了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中的假设是:董事会的规模和公司业绩的关系是由董事会领导结构调节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验证了这个假设的适应性,证明了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情况下,董事会规模对公司业绩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收集2002年~2007年全部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变更的差异,研究显示:行业竞争在高管变更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显著的影响,在诸多影响高管变更的因素中,行业的高度竞争使总经理变更频率高于董事长变更频率,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董事长变更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影响显著,表明现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存在一定的行政特色,从长期看,公司高管变更中,董事长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大于总经理,董事长变更有助于公司长期业绩的提高,总经理变更只能带来短期的业绩提高,董事长变更比总经理变更对公司的影响更大,应谨慎变更董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