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速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则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消费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金融》2012,(4):6-6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仍是货币政策当局首要关注的问题.全球货币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4.
2019年,全球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货币政策不得不同步转向宽松,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成为常态。全球经济正在陷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困局。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除印度外的15个成员国完成了所有文本谈判。以亚洲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试图打破当前国际经贸合作僵局,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持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巨大的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经济泡沫等风险。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给适度增加和合理的贷款结构,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2011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叫做《转型不是过大年》,大意是,我们习惯了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习惯了快速经济增长,会觉得GDP增速是10%还是7%和我们无关,会以为统计局的各种宏观经济数据只是数据,却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会把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痛苦看得过于轻描淡写。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为约7.7%的增长搭配约3%的通胀,企业和居民已感受到转型的痛苦,但转型最痛苦的艰难时刻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09,(2):26-30
1.适度宽松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近十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夯实基础。之前一年,实施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黄少明 《金融博览》2014,(17):32-33
最近欧洲央行宣布实行比市场预期更宽松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包括减息、实施存款负利率、推行超低息贷款,以及暂停为买债中销等.欧洲央行推出超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欧元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薄弱一环 欧元区是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迄今仍未实行量化宽松措施的唯一发达经济体.即使在欧债危机最为深重之际,欧洲央行也只是实行了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简称LTRO).这与美国和日本反复并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措施的欧元区,也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复苏最慢、增长动力最微弱的经济体.而去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更是一直面临强欧元、低通胀和经济低迷的三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0,(3):19-21
周小川称,我们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通胀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变化,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要继续在保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二战以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美联储掌握了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通胀,也将持续警惕金融风险。当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为此美联储保持对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胀低迷的密切监测,加强预期引导,并对货币政策策略、工具和沟通方式等进行公开评估。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近些年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灵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则居功至伟,尤其是在大幅削减财政赤字、创造低通胀低失业下的高速增长局面等方面,联邦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敏 《时代金融》2014,(8Z):14-15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一度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增长,但带来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尝试分析我国危机后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探讨我国是否还适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我国如何恢复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一度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增长,但带来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尝试分析我国危机后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探讨我国是否还适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我国如何恢复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 《国际融资》2013,(8):54-55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近期发布2013年三季度ERI指数。中国信保认为:在前期经济增速回落和通胀稳定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经济增速出现反弹,但中期增长态势趋于放缓。就整体而言,世界经济仍处在下行周期,尾部风险犹存  相似文献   

15.
陈华  张艳 《上海会计》2010,(5):8-11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天量"信贷政策的效应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上半年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货币信贷投放激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演变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短期通缩和长期通胀预期并存的尴尬局面.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发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适度宽松是货币当局的理性选择.但是,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应掌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刘海影 《国际融资》2010,(12):40-42
美国经济的主要担忧是增长动力不足,而不是通货膨胀。具有讽刺性的是,当货币政策不足以成为对通胀担忧的理由的同时,它也不足以成为对增长前景乐观的理由。换句话说,美联储无需担忧通胀问题,但即使他们将刺激政策用至极限,也可能无法将美国经济拉上高速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控下,湖南存贷款运行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在通胀预期进一步强化的情形下.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投放增长放慢,全年湖南省存贷款(本外币)余额分别达16643.3亿元和115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和21%;存贷款增量分别达2614.8亿元和2004.6亿元,增幅均低于上年水平;到2010年末.基于物价上行压力,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变为稳健,显示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是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9.
汤云飞 《证券导刊》2010,(14):15-15
强势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明显的压力,较低通胀压力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有助于各国经济及企业利润的持续复苏。强势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明显的压力,较低通胀压力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宽松货币环境有助于各国经济及企业利润的持续复苏,股票市场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下有望继续表现良好。美元强势抑制全球通胀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中前期,且复苏趋势  相似文献   

20.
4月16日,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警告称.即便经济逐渐复苏,可能也无法让通胀回升至美联储2%的目标值。此言意味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各方目前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