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全资拥有、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服务。这一市场定位决定了开行信用是国家信用,是国家信用的市场延伸。这是开行信用有别于商业银行信用的基本标志,是开行的最大优势。各级政府信用是国家信用的基石,具有国家信用的根本属性。因此,实现开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高度统一,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逐渐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面对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处理好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史瑞培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如何处理好这些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深化金融与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一、两种融资体系不能兼容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虽然同为金融机构,但有质的不同。政...  相似文献   

4.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一直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努力保持强有力的发展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和先进的市场业绩,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8岁末,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行”)正式挂牌,标志着开行商业化转型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开行转型后,不可能再重走与其他商业银行拼网点、拼人力的老路,必须走科技兴行之路,依靠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是德国政府为推动战后经济复苏而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对德国的发展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是直属于国务院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开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成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一,其经验可以为开行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通过对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此为开行的后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簟性银行法,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缺乏从法律层面对其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的界定,致使其行为边界存在模糊性。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良性发展,有学者认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在某些领域内存在“冲突”,商业性银行也抱怨政策性银行染指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因此,在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的情况下,理性思考和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边界显得尤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通过界定政策性银行行为边界,一方面规范和促进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性银行法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政策性银行运作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由此决定了它与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各政策性银行间相互渗透、互为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政策性银行在运作中与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相互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独特的职能与作用,提高2性银行的投资和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保本微利经营,把政策性银行的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金融纵横》2004,(4):59-60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的政策性银行在立足于政策性服务领域同时,也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如韩国产业银行(KDB),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开展项目融资、企业并购、债务重组、承销债券和风险投资等业务,取得了不少成果。开行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也在如下领域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6日,记者来到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专程采访了信息中心主任陆德先生。短暂的采访使我们第一次对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作为开行信息部门的领导人,陆德先生不是一个愿意守成。而是勇于开拓的人。特殊的银行与特殊的信息系统陆德先生首先介绍了开行的情况。与人民银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开行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有其特殊性,因而也十分重要。开行是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控职责。开行的主要职能是建立长…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策银行领导商业银行王兵政策性银行(政府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执行、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或社会目标,在特定的金融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补充民间银行不足的金融...  相似文献   

11.
农业银行经营亏损原因剖析夏仁起,张耀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发展商业银行,现有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的重大改革措施,清晰地勾画出农...  相似文献   

12.
柏青 《银行家》2001,(1):24-28
中国金融改革,自从走上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分设的道路,金融业、学术界、新闻记者的关注点一直聚焦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上,有一度,政策性银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张晓莲 《西安金融》2003,(12):38-3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商业银行的“三性”经营原则得以最终确立,同时政策性银行也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自身的经营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相互之间的竞争由于大家所处的政策环境基本一致,因此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相互之间的竞争摩擦却引起许许多多的争议,在银行界带来了一场比较广泛的讨论,那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面对市场该如何合理合规合法的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呢?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怎样一种竞争态势呢?这里笔者想谈谈…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体制将面临一场革命性的巨大变革。一是政策性业务将与商业性业务分离出来,组建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二是农村信用社将逐步与农业银行脱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三是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后的农业银行将按照"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这一变革将对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深远影响,但就农业银行的现状来看,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制约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余力  肖丽 《西安金融》2001,(11):8-10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政策性”。这种政策性体现在它的设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意图,支持某些特殊产业的成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某些特定目标,其职能定位在弥补商业金融空隙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但是在实践中,政策性银行的这种性质和职能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其职能、地位及政府的关系是不清楚的。这种状况导致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不准确,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定代理不符合银行商业化的客观要求钟小平,巫文强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定代理,指的是我国目前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后.在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没有分支机构的情况下,由国务院指定某商业银行代理政策性贷款及相应的...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政策性银行在运行中也存在贷款风险较大等问题,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加强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尤其是与商业银行的联系与沟通,才能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转制后可以全面进入我国银行业,给外资银行带耒了很多发展机会,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无疑将创造新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增加我国的宏观调控难度并可能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我国一方面应不断改进、完善和加强对中外银行业运营的宏观调控与监管;另方面必须彻底分离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提高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度。彻底分离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就是要使政策性业务从商业银行全部退出,商业银行只是经营商业性业务。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彻底分离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以来,其在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及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自身也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层一直以来均缺乏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推进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发展,有必要对政策性银行业务领域进行研究、分类和界定。  相似文献   

20.
政策性银行     
《理财》1994,(2)
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信用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原则、贷款利率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政策色彩。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设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如日本的输出入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