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各县市政府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努力程度上的博弈分析,指出目前自治区实施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在测算标准收入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转移支付制度要起到促进全区财力全面、协调、均等化发展的作用,自治区必须改进转移支付测算方法,真正实施奖罚分明、严格执行的监督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各县市政府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努力程度上的博弈分析,指出目前自治区实施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在测算标准收入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转移支付制度要起到促进全区财力全面、协调、均等化发展的作用,自治区必须改进转移支付测算方法,真正实施奖罚分明、严格执行的监督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5.
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是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激励机制.1994年以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带来的财权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使我国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在"营改增"弱化地方税收激励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两方面考察影响小学教育投入的诸多因素,通过建立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各种形式对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将财力性转移支付用于小学教育的动力,通过法律约束是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小学教育投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控制向均等的倾斜——转移支付结构变动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制度一个重要目标。缩小我国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在数量与质量上的横向差距是均等化转移支付的主要功能。目前,我国转移支付体系中体现纵向控制与短期政策目标的转移支付占主体。而且这种格局将长期存在,所以横向均等化为导向的转移支付的根本性结构改革还不具有实施的可能性,只能进行渐进性的结构微调。同时,要协调好控制与均等的关系,将对地方政府的“逆向激励”降到最低,增强地方政府对均等化资金的使用绩效。  相似文献   

8.
转移支付作为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和政府间收入差距的调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博弈论"和"弹性理论"两种分析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新疆地方财政努力的激励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纵向和横向的财力不平衡,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拟从纵向和横向的均衡目标出发,通过均等化指标的构建,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能力,并提出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进一步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改革税收返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间序列泰尔指数,测算现有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收入均等化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但在均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面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倾向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均衡作用,缺乏对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和成本约束的考虑.事实上,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设计需要考虑地方政府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和财政收入能力在内的双重标准,这应作为下一步公共财政框架下完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实行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澳大利亚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对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分析,并以维多利亚州为例,探讨这一制度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以及在地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我国地方财政严重不均等以及地方需求和供给不均衡背景下,实行政府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改善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局面以及提高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纵向失衡压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赶超压力,这两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而转移支付带来的财力增强则会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以16个省区市的237个地级市为样本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其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显著正相关,与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效应,随着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可以弱化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影响,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负向作用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表明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压力,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应改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以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省以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以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  相似文献   

13.
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是澳大利亚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维多利亚州作为澳大利亚联邦的一员,是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积极推行者。在我国地方财政严重不均等、地方财政需求和供给不均衡的背景下,实现政府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改善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局面以及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国定扶贫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对这一特殊群体财政收入行为的变化。文章从国定扶贫县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税负的变化以及财政努力度的变化,分析转移支付与财政收入行为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确对国定扶贫县的财政收入产生了负向作用,地方政府并没有因为转移支付的增加而积极组织自有财政收入。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必须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减少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在实现财政均等化的同时,不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然而本文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努力的新测算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税收返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均存在明显的负效应,只有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存在激励作用.本文认为,抑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负效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建立按人口分配的税收返还制度、分离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专项转移支付和改进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和民族自治县有所照顾,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05年的各省数据,通过变异系数衡量省际间的财力差异,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其自身存在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编报不完整、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脱离人大监督、税收返还偏离均等化目标、专项转移支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应压缩税收增量返还、界定均等化转移支付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公共领域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来源主要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比重超过了税收收入,但很多非税收入并没有被纳入统计,也没有被纳入预算内管理。同时,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本文通过深入详实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具有强大的财政筹资能力和筹资意愿。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除了税收收入外大量游离于预算之外,也引发了对权力滥用、经济增长持续性和国家性质异化等问题的担心。本文据此提出,今后改革方向需进一步聚焦到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的基础上,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管理更符合建设现代国家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D-S垄断竞争框架下的自由资本模型,探究了转移支付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并以中国1995~2008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中国大部分省份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而且转移支付对中国不同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来中国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之后,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但影响并不显著,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和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都可能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涌入.  相似文献   

20.
转移支付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有必要建立一套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解决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势必会造成各级地方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必然依赖,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经济发展和培育地方财源的积极性。文章就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级政府之间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