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接着颁发了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方针政策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且是今后一、二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农民自身的分散性,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共同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性,是中国分立型城乡关系形成的基础性根源;长期以来,我国"以农养工"、"以乡养城",抽取农业剩余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的决策性原因.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应该围绕"以工补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以城补乡",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围绕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促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其拓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具体对策,即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科学消费;健全流通体制,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用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城市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县、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要闻速览     
声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及今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时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在于改变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综合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关键,是建立现代农业基础。对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加速资源配置二元社会特征,最终导致农村经济资源配置无效率。因此,要改造传统农业,启动新村建设,必须建构一套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减少农民,发动一场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城乡涉农综合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必须进一步适应"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发展需要。但是,我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的税制,许多税收政策还需要完善。比如,我国是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建设和谐农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理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怎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发展农业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必要举措.农业保险的功能决定了农业保险可以在多方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方式:一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肖妍  张倩 《中国林业经济》2012,(4):53-55,61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等,其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对城乡差距有较大的影响.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与城乡差距关系作了研究综述,得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别彩妍  李天麒 《南方农村》2013,(7):36-39,50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农民土地撂荒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粮食产量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为例来研究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当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村土地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湖南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是湖南省"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工业化道路偏差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体制原因."三农"问题导致农业低效率、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定等种种结果.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通过对龙口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经济、农村社区化建设、深化改革3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以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四川省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为例,探讨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土地资源行政配置、农村土地非市场化流转使耕地大量流失、农民利益遭遇非公平掠夺、城市规模无度扩张、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低、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发展的根源,也是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发展落后、农民长期贫困的根源。创新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培育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合理分配农地流转收益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时期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基于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景观影响的利弊。[结果]湖南省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77提高到2017年的069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提升,但生态发展状况波动较大,虽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景观的规划提供了经济支持,改善了乡村景观基本硬件设施条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内容,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对乡村景观的蚕食。[结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素瓶颈制约、制度政策束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联动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加快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带来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和“乡村病”,乡村众多青壮年为寻求更高的待遇离开农村往城市发展,而老龄化的进程使老一辈农民没有能力再进行耕作,大量土地废弃的“人地关系”失衡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要破解这种矛盾,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宜居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首先是农业振兴,为使农村资源合理利用,进而推动城乡资源合理流动,激活乡村活力,提出“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探讨通过优化种植养殖用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来进行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期为未来各地区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新乡村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