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佛是惊涛裂岸,仿佛是惊雷动地。“中部崛起”犹如早春的惊雷.撞击着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心弦。“中部崛起,湖北首当其冲!”在湖北省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了与会代表的最大兴奋点,一件件议案和建议,几乎件件事关“中部崛起”。荆楚大地扬起了崛起的层层波浪。  相似文献   

2.
“得中原者得天下”,但在中国的经济地图上,河南却陷入了边缘化境地,呈现出“塌陷”的困境。中原兴,中部起,“中部崛起”不管是首先还是最终都必须“中原崛起”,那么“中原崛起”面临着怎样的契机,存在着有哪些掣肘呢?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23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问我,新闻品牌到底能做多大?一个庞大的竹产业帝国会在新闻人手中崛起。”  相似文献   

5.
今天,“中部崛起”已经风起云涌。在2004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中部崛起”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五年前的“西部大开发”、两年前的“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相似文献   

6.
仿佛是惊涛裂岸,仿佛是惊雷动地。“中部崛起”犹如早春的惊雷,撞击着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心弦。“中部崛起,湖北首当其冲!”在湖北省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了与会代表的最大兴奋点;一件件议案和建议,几乎件件事关“中部崛起”。荆楚大地扬起了崛起的层层波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自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之后,这一命题始终振奋着6000万荆楚人民的心。2004年7月,湖北省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措施。2005年1月,在湖北省的两会上42名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7.
本对工业化历史任务、“崛起”的经济含义、新型工业化特征均作了系统阐述,着重阐明中国的“崛起”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崛起”则必须依靠对外的和平合作来实现,跟传统工业化依靠殖民掠夺、炮舰政策、殖民战争的手段完全不同。“和平崛起”不仅是中国政府的一种“政治意愿”,而且是中国人民基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进行自觉、长期、艰苦的和平建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孔誉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称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为“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人口的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晋豫鄂皖汀赣的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构成中华神州的心腹。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演,但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显落后,他们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今年年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04年工作任务时称,要促进“中部崛起”,一时间,“中部崛起”成了与“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的“同日而语”。时将一年,“中部崛起”得怎么样?“中部崛起”的障碍还有哪些?为些,《中国经济周刊》分赴中部六省采访调研,从本期陆续推出《中部崛起》系列封面报道。本期推出最早提出在中部崛起,同时也是位于“中部盆底”的江西报道,是为开篇。  相似文献   

9.
1.功夫:kongfu 我想,说到英文里的照搬中文,最出名的非“kongfu(功夫)”莫属。当然,“功夫”走进英文词汇,是30多年前随香港功夫片的崛起而闯入西方世界的。它无疑是影响世界的中国话的代表词汇。  相似文献   

10.
钟华 《新财经》2001,(3):5-5
近日,接连不断的“东芝笔记本事件”、“三菱汽车事件”乃至“日航事件”让我对日本产品产生了愤懑,此情积郁在心,不吐不快!日本产品又出事了,这个因为资源稀缺而靠技术创新崛起的民族,当年以其精益生产方式叱咤世界市场的时候,曾经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相似文献   

11.
【香港《大公报》2005年1月19日】2004年岁末,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也就意味着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号角正式吹响。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舆论高潮,“中部崛起”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刘丽 《理论观察》2011,(1):160-161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广播节目逐步破除了“我播你听”的固定模式,受众与媒体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向日益明显。互动传播使广播的节目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传受双方的信息交流、心理和情感沟通更趋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姚贺国 《中国西部》2013,(9):105-105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对于穷人这话可能算是一种安慰,但对于富人,却犹如一个诅咒,屡屡无奈成为现实。古有各朝各代的末代皇帝为证,今有“我爸是李刚”、“我爸李双江”为鉴,不断的摇头换不来二代们的崛起,而究其本因,笔者认为,其实应当还原于最根本的一点,即家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外贸大省的崛起是中国贸易大国“奇迹”的一个缩影。回望浙江外贸制度变迁60年的历史,认真研究“浙江外贸现象”,深入探寻“浙江外贸轨迹”,全面总结“浙江外贸经验”,可以从浙江外贸大省崛起的背后得到开启“中国贸易大国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东莞大朗,在没来之前对她既熟悉又陌生。东莞,中国知名的“制造中心”已是她“著名商标”。10月下旬,我们编辑部一行到这里采访,虽仅逗留了两天,而我,已更改了最初的猜想——一个蓬勃朝气、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初期进程的大朗镇正崛起于珠三角。一路走来,我一直被她特有的震撼力感染着,从感知到体味,思索一直在持续……“四个很难想像”为什么会发生在大朗镇。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凸显出政府“无为而治”的管理经验,备受全国各地瞩目;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崛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被人们归结为“市场经济,有为政府”。目前这种“义乌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区尤其是中部各省作为自身发展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3月,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了中部省份的极大关注。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为中部崛起勾出了美丽画卷。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之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正进入平稳较快的发展阶段,2005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达12%左右,“崛起”之势正方兴未艾。本刊2005年曾连续六期分别报道了中部六省的发展状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摩罗 《环球财经》2009,(10):52-53
一个大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必将伴随着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过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来看,后者的崛起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哈韩”和“哈日”族在中国的出现,比起韩日的电器、汽车进入中国至少晚了20年,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但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二战,文化上的“哈美潮”才跟着美国大兵和可口可乐的脚步席卷全球。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未来三十年,中国的文化发展也必将出现新格局。我对这三十年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东部、西部和东北三大区域政策的挤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一个国家区域政策的“塌陷区”。在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日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安徽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表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在封闭的环境中求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与大家共谋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问题。在此,对“科博会”组委会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这次科博会就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举办高层论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我认为,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