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借助于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2005年以来的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对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进一步,按产业特性对比研究两个样本期内企业出口行为,发现不同产品特性的产业出口与自主创新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从更深入角度全面考察企业出口与自主创新之间可能具有的复杂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其淋  赵柯雨 《财贸经济》2021,42(11):131-145
本文以中国"五年规(计)划"政策文件对重点产业的设定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率提升"是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重点产业政策对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对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市场自由化对重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应稳步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长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在对外资商业影响本土制造业的路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类指标反映外资商业的不同影响渠道,并按地区类别进行分组检验,考察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商业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通过对本土商业企业的竞争示范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实现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外资商业正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化解危机,是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章基于 2009-2019 年沪深两市 A 股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服务化战略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差异。 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以产品为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甚至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结论对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Hummels和Klenow(2005)的思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边际进行解构,采用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实证检验发现其对三元边际均产生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数量边际促进出口;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出口目的国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高收入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但对其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而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与进口国展开精准合作的"装备外交"、与企业协同合作、推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FDI进入以及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会有怎样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内资企业的研发策略,认为外资进入后将促进技术领先的本土企业提高创新投入,但却阻碍落后企业的创新投入。文中以通过DEA模型测算的内外资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外资比重和勒纳指数的连乘项作为主要自变量,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本土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预期假说,并且技术差距越大,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越强,而市场势力的正向作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C-D函数,实证并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资企业产出、自主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通过竞争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示范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等带动高新技术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总量增加;但较大的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和较弱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抑制了FDI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较高的外资企业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开放度,不利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市场开发。文章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过往低价竞争的畸形出口遇到了阻碍,因而应扩大内需,但中国经济的增长还应是内外并举的,内需拉动增长和出口拉动增长并不矛盾,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并未过时,中国的就业等压力也不允许出口大幅被替代,我们要的是在内需的扩大中寻找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新优势,同时优化出口结构,而不是排挤或替代出口。本文利用"母市场效应"理论,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贸易"母市场效应"存在性的检验,从理论上和实证上证明了扩大内需政策会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并对其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满岩 《价格月刊》2020,(2):84-89
先进制造业是一国工业实力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目前,在中国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出现集群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创新能力较低、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能力不强、先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利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等问题。应采取给予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大的支持力度、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融合、强化先进制造业的区域合作、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错误,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金融监管失误,而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对美出口的显著影响,使用GTAP模型估算了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纺织、石化、电子等中国主要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建议我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扩大内需,并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性产业调整和区域转移也逐渐向纵深发展,国际装备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带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围绕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阐述了制约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续贷限制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对于全面认识融资约束的微观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文章立足2007年续贷标准改变这一政策事实,基于中国200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就续贷限制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续贷限制不利于出口企业创新的提升,对企业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类专利申请数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第二,这种抑制作用对不同企业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续贷标准紧缩对出口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会因出口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生产率水平以及要素密集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续贷限制对大规模出口企业、制造业出口企业、高生产率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的研究拓展了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结构特点,建立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装备制造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但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升最稳定,专用设备制造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