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标准”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产业革命后,各种标准更成为货币经济运行的必备要件和“基础设施”。因此,早期的标准基本作为“公共产品”出现,不包含有任何私有产权。早期的通信产业标准大多也是以“公共标准”的面目出现的,其目的是维护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但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传统上以“私有标准”开始渗入通信领域,并通过市场竞争成为ICT产业的事实标准,并对ICT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正> 商业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商业美发展的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商业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产品美的萌芽发段在人类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里,社会生产力极低,没有社会分工。人类为了生存,磨制一些石器作为劳动工具使用,在长期的劳动中,不断改进石器的造型、功能,逐渐产生了以石器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增多,人们的审美感受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生产要素地位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劳动已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之一,也应是商品价值和商业利润的源泉.随着科技革命与商业产业生产力的结合,智能劳动和创新劳动决定商业劳动价值,商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端正对商业和商业劳动的认识,提高商业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应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而意味着经济发展,专业化经济和消费多样化要求使得分工和交换成为不可分割的矛盾双方,交易费用的提出则把对分工、交换与组织的分析统一起来,为解释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由于人类的学习功能、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都得以内生化,而分工、组织和经济的发展都得到了完全动态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广义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广义价值论的基础:社会分工论社会分工和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既古老义新颖的问题。古典分工学说的集大成者斯密认为,引起分工的原因,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贸易”的倾向。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至于交换倾向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斯密没有作出解释,他认为,“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上海商业》2008,(11):4-4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上海商业在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流通格局、商业形象和城市经济地位等诸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上海,正在成长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国内外各种要素大流通、大交换的制高点,成为商品流通、资本流通、技术流通、服务产品流通和信息流通的中心,成为金融、期货、产权、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的服务平台,上海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在商业变革中得到了增强和升华。在隆重纪念上海商业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生产体系下,最终产品为贸易对象,贸易利益研究是从国家层面考察,贸易条件可以反映出各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地位。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提供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产过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又可以自由流动,贸易利益的研究视野也由最终产品层面扩展到产品的生产环节与工序层面。这种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也成为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新的生产格局,并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得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然而我国低成本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传统的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主要集中在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环节。本文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结合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服务商品与商业劳动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畅 《商业研究》2004,26(3):4-6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 ,产业工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工人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必须经过两级交换。一级交换是产业企业将产品交换给商业企业 ,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跨入流通领域 ;产业企业得到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和剩余价值。二级交换是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 ,使商品从流通领域跨入消费领域 ,商业企业在实现产业企业的产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时 ,实现商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不是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瓜分来的 ,而是商业工人创造的。  相似文献   

12.
王红瑾 《中国市场》2008,(22):156-157
商业道德狭义上是指商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在市场交换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商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运用各种手段共同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进一步建立起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经济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3.
商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核心地位,它一头联系生产,一头联系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中枢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四要素”作用与反作用相互关系的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的反作用力度明显增强,交换渗透在经济的各个方面,这充分说明商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制约着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4.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应,在国际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需求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5.
企业虚拟化经营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虚拟化经营本质是各企业之间对功能进行分工和交换的过程,交换的对象是企业运行功能,运行功能作为商品时,其本质与服务产品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企业之间交换的运行功能的本质属于服务产品。因此,当企业的某些功能通过分工,形成了集中并逐渐成为一些专业化企业的固定产品向社会提供时,现代服务业便从工业中分离出来。因此企业实施虚拟化经营可以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流通理论创新 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没有流通就没有交换,社会分工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流通是生产性劳动,能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有效的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流通的利润是多元化的,是价值创造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价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本身是利他经济、利他行为,商业所有的利润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之上.流通产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换是经济的基础,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商业是现代城市的基础,零售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重视市场、重视流通、重视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摆正它们的位置,发挥它们的效率,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快流通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17.
杨香军 《消费导刊》2014,(11):128-129
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内涵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外包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进步和自由化制度降低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安排生产的交易成本,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由原来的产品分工进化到按照生产工序分工,由原来的国家(或地区)区域分工发展到按生产要素分工.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虽然不能反过来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都是现代企业,但是,象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合作制等企业,不能因为它们不属于人们所公认的现代企业制度,就看不到它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忽视它们还将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人所共知,业主制企业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人类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就产生了。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然仍保持着庞大的阵  相似文献   

20.
侯臣  张翔 《商场现代化》2007,(24):10-11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我们应利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在WTO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