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简讯     
广东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北京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最高赔5倍,江西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西藏传统工艺走进农牧区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2.
代倩倩  仉文睿 《山西农经》2024,(3):10-12+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西藏人口主要聚集在农牧区,发展农牧区城乡经济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当地人均收入与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藏农牧区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发展不均和生产要素流动不通畅等问题出发,阐述农牧区基本发展情况,详述相关案例,以期为西藏农牧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启动开展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全省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43个县(市、区)、4095个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分别占总数的93.4%、98.43%;3853个村完成成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农村改革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安徽视察。邓小平同同志曾经指出,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30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率先推行“大包干”、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摊进农村综合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的发展是靠改革带来的,继续发展还将靠改革去推动。  相似文献   

5.
陈勇 《南方农村》2009,(1):F0002-F0002
为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总结广东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和经验,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广东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2009年1月15日由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主办的“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如何推进城镇化,是农牧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在分析农牧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传统农牧区"外生促进、内生滞后"的"类城镇化"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农牧区具有的产业发展落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释放、公共服务缺乏、社会管理松散等特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建设具有内生性特征,融农牧民聚居区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等于一体的经济、社会、生态复合发展的新型农牧区综合体的构想,分析了新型农牧区综合体建设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空间形态、目标体系和建设策略,并从推进农牧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新型农牧区综合体建设产业形态拓展方向,为农牧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15年,西藏的农牧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接近全国水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着力点,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使人地充分结合,提出"四个‘如何’,五个‘新’",体现了国家对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关注。消除西藏农牧区的贫困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整个西藏社会发展的全局。文章立足于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现状,从西藏农牧区反贫困存在的缩小差距任务繁重、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促进发展成本较高、反贫困目标和任务艰巨等问题出发,分析利用了"十二五"之前与"十二五"期间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对象与扶贫开发资金的历史数据,探讨了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的具体措施与合理建议,指出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人口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社会服务水平、移民搬迁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继续解放思想 深化农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农村改革发展30年。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经验,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广东实际,我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了解我州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情况,更好地引导我州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为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交易提供有效服务。根据州农委办《关于对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和精神,我站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在各县经管站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开展了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建设情况的工作调研及分析。1基本情况2015年全州5县36个乡(镇)423个行政村,全州农牧民总人口37.24万人,总户数9.51万户,汇总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2008年农牧业发展目标已确定。主要是把发展现代农牧业、繁荣农牧区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2776元。  相似文献   

11.
继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30年农村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制度,下一步继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还要围绕着如何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把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年的改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深刻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30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高效扶贫模式,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研究,以期对新时期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提供合理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多维评估模型构建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计量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的隶属度。[结果]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质量在不断提升,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数变化来看,经济扶贫绩效和脱贫成效两个维度变化趋势明显,其对西藏农牧区整体扶贫绩效系统的贡献度最大,从隶属度来看,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属于良好水平,体现出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在西藏的脱贫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结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是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实所需。因此,西藏农牧区正在逐步实现精准扶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从面上帮扶阶段向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的全面转变;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指数在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解决当前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依旧是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祁连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农牧业经济发展迟缓的严峻形势,持续用力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以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为重点,以组建和培育农牧区股份制合作社经济组织为抓手,培育农牧区发展新动力,通过坚持深化试验区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放活草场耕地经营权,不断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民的深刻变革,涌现出像河东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月14日)这次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是在我省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农牧业农牧区发展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总结2014年全省农牧业农牧区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下面,我讲两点意见。1合力攻坚,全省农牧业农牧区工作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我省海晏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门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至此,我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4个,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农牧区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我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立足当前强基础,着眼长远促改革,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持续加大示范区资金投入,2011年以来已落实省级财政专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成就与经验、交流“三农”政策理论研究成果、研讨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粮食生产实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结30年来甘肃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集体林业发展改革的阶段特征及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始终高度重视集体林业的发展改革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林业发展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不断深化集体林业改革,促进全省集体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年来广东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改革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