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弘 《经济师》2000,(2):148-150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未来环境的变化而制定的。所以,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必须进行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集合,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外部中观(行业)环境和外部微观环境三个方面。内部环境又称作企业内部条件,是指构成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要素的集合,集中体现在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方面。本文重点对企业战略外部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战略环境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8)
文章首先通过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外部和内部动因进行研究,企业战略转型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再对企业战略转型的阻力进行分析,主要有惯例阻力、员工阻力及企业技术阻力这三种情况。最后为适应内外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提出战略转型过程中需具备选择、整合、协调和创新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转型的提高会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而动态能力的提升又会使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环境规制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当环境规制力度增强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也会增强。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当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以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态能力理论自被提出之后,逐渐成为战略研究的重点,但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仍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环境变化、知识来源与各种能力的整合与变换融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变换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公司新知识的重要来源,新知识通过外部吸收能力、内部潜在能力和外围能力进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企业通过外部能力和内部能力的整合与变换来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在动态环境中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在动态环境下 ,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多地依赖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应当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资源 ,即企业的独特资源 ;二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是要与外部的环境资源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资源整合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势发挥 ,更能准确抓住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资源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不断地整合内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尤其是涉及基础民生但转型意识淡薄的第一产业。为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相关企业需响应动态环境,积极采取绿色化行为,以实现立体维度的绿色创新。现有研究多将绿色化行为与绿色创新实现“混为一谈”,忽略了绿色创新的多元语境与过程逻辑,对企业实现绿色创新的过程“黑箱”缺乏深入探讨。聚焦第一产业绿色创新实践,通过对正邦集团(以下简称“正邦”)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深入解读企业绿色创新细分逻辑。研究发现:企业绿色创新受到内外部绿色转型情境推动;企业绿色化行为包括绿色产品开发及转化、绿色防治体系升级、绿色管理平台打造、绿色知识传递与创造、绿色合法性意识培育,表现出内调外协和双层认同两个特征;企业绿色动态能力系统包括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资源整合能力、绿色关系连接能力和绿色组织学习能力,其与对应的绿色化行为是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管理周期匹配下的动态竞争力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中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能力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指出企业能力应与动态环境相适应。但是已有研究所没有考虑的是:由于企业在自身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而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同时,由于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家能力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匹配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分析企业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角色,试图初步构建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管理周期匹配下的动态竞争力模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为了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用于融合、建立和重整企业内外资质的能力。复杂环境使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得到特别强调,其不稳定性的提高使动态能力的内涵呈现出新特色。经验数据表明,不同变革程度的外部环境下,动态能力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因此,结合复杂环境的特点,探讨该环境下动态能力所呈现的新内涵,将有助于构建动态能力的系统结构体系,掌握动态能力通过融合组织功能资质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应该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并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B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战略管理包括经营范围和战略决策、资源和能力、内部优势和内部弱点、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合作与双赢等因素分析,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从战略管理的五个方面谈谈战略管理在中美合作创新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如何协调环境战略,将规制约束转化为动力,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亟待研究。结合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基础观,基于双元战略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框架,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环境双元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探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驱动机制的差异性。根据中国重污染制造上市公司201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发现:(1)各类规制均有利于环境双元战略实施,其中,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分别对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促进效应更显著;(2)各类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市场激励型、自愿参与型和命令控制型;(3)环境规制通过环境双元战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积极作用更显著;(4)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各阶段企业通过针对性响应异质性环境规制和协调环境双元战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环境。在系统分析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赵建英 《生产力研究》2006,(10):235-236,260
企业自主创新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机遇,我们称之为企业外部生态;同时,企业自主创新也受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环境决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和能力,我们称之为企业内部生态。文章用生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为众多孵化器对孵化对象的选择提供一种思路,为政府支持和推动企业创新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间投入品作为物化型技术溢出,是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出发,以历年外资准入政策为事实依据,结合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与上游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指标,并探讨了其对下游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绿色技术溢出导致的有偏技术进步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途径,且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提高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低技术行业和低生产率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的绿色技术溢出对内部治污能力弱和外部减排成本低的下游企业作用更大。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外资引进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加强上游中间品生产商绿色技术与下游行业低碳生产之间的衔接与互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模式,然后通过对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而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有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外部环境因素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最后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时代方向赋能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迭代更新的背景下,本文引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理论视角,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内部冗余资源和管理者能力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最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研究助推了全要素生产率动因以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和企业性质差异的理解,为更好的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数字经济为研究背景,高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端制造行业特征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刻画数字化转型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高端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的动态能力路径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调节效应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管具有金融背景以及两职分离的高端制造企业绿色发展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工具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数字化系统管理制度以优化转型环境、培育数字化社会资本以调控企业资源配置、打造数字创新网络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将赋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临经济贸易全球化,创业企业如何协奏组织行为与组织能力、成功实现转型以应对剧烈变化的环境,已经成为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选取蒙草生态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资源配置模式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揭示资源配置模式与动态能力的演化进阶机制,剖析企业战略转型的内在机理过程。研究发现,①企业利用动态能力捕捉转型动因、促进企业形成与动因适配的资源配置模式,进而保证转型成功;②与各阶段动态能力适配的资源配置模式经历了资源转移内化-资源修补拓展-资源传衍共享的演化过程;③资源配置模式演进促进动态能力向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断进阶,确保企业维持动态、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