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1 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 ,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30多年来 ,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 ,进入新世纪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人口生存空间狭窄的发展中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极低的人口素质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持续而强大的压力。基于此,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贫困与计划生育是现今中国的两大难题,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贫困使人们的生育欲望非常强烈,从而严重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强烈的生育欲望使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不和谐,使消除贫困变得困难重重。这里对三都县人口状况探析,对消除贫困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寇彤艳 《商》2013,(19):230-230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本文用索罗增长模型来测算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对产出的影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并不能相应的导致产出的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1日开始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已达13.7亿多,它表明了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了不起的成绩,是中国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13亿人口日”的到来,也说明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增长率0.57%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的战略任务和重大问题,它给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商界》2010,(1):96-9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如果将中国与印度,或者其他同家相比较,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早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逆转,现在,我们甚至出现了少子化和老龄化。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有半个世纪,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形势的深刻变化,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了明显的不与时俱进情况,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僵化、生育政策完善滞后和部门职能错位三大问题上.描述了三大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三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力解放思想、及时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准确定位部门职能的思路和对策,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谋意见,增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人口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1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9.
30年前,即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这标志着我国在认识和判定人口问题上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此,“一孩”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实施。在这《公开信》中,有“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显示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但负相关系数并不大。说明我们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现实存在的必要,但政策的重心应从控制人口规模逐步向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11.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新时期(主要指“十五”期间,下同)深化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对增强党政领导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促使他们能够自觉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新时期如何深化党校人口理论教育作一番初步的探讨。 我们认为,新时期党校人口理论教育,要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邓小平人口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开启了我国的计划生育时代.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从决策主体角度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P-E-R模型的贵州省适度人口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锋  杨莲 《商场现代化》2010,(12):124-125
贵州省地属喀斯特地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再加上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环境承受能力迅速膨胀,因此人口规模的控制对贵州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P-E-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指标,建立回归模型,为贵州省适度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初步的量化基础;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1973年开始的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历史。这项工作一开始目的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当时实行计划生育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此不仅经济发展要有计划,人口发展也要有计划。可以说从上个世纪的70到80年代中国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没有任何变化,其工作方式和方法则是直接针对控制出生人口数量而展开的。然而,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一方面生育率进入更替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总量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现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在城乡全面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效果。自199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2003年大约在6—7‰之间。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由于实行差别计划生育政策,同非民族地区在人口问题上表现出许多不同。本文以青海省为例,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窥见民族地区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商业研究》2004,(6):171-173
人口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其人口因素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农村人口素质低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 ,人口上增长过快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 ,我国必须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对策 ,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已经近四十年了。这四十年来,计划生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从而缓解人口规模大、人口增长速度快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事实上,由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评论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2):42-43
2000年我国63%的总人口、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儿人口、67%的学龄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59%的育龄妇女、84%的青年文盲人口都在农村,这就决定了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农村。当我们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后,人口健康成为最大的、亟待解决的人口不安全问题。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是人口健康安全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八位专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农村人口健康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