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孔子的管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侠术 《经济师》2002,(3):260-261
孔子的管理思想把人放在首位 ,其基础是仁的学说 ,反映的是民本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中 ,孔子首推教育手段 ,孔子的经济管理目标是遵循“义利观”而实现民众富足。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2)
"仁义礼"是孔子经济思想的基础。在协调资源与人的欲望之间的矛盾的方法上,孔子主张通过教育,使民众具有"仁"的内在品质,从而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觉按照"义"的标准来行动,最终使整个社会的资源的配置能够达到"礼"的标准;而现代经济学理论,则主张事前设计一种公平合理的经济机制,使得人们在这种经济机制的框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孔子的经济思想依然有着其内在的价值,依然能够为转型期时期的中国提供协调社会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蔡厚清 《经济师》2000,(12):22-23
孔子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 ,当代西方管理理论思想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人群关系论等管理学诸学派理论之中。比较《论语》与当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实质 ,对中西管理思想的交融以及促进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管理思想的实质孔子的管理理论以国 (组织 )及国人 (组织中人 )为研究对象 ,其思想实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富强为君主治国之目标 ,若“四海穷困” ,则“天禄永终”。以富足、自由、快乐为国人之生活目标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2、视“仁”为君、臣个人修养以及为政的指导思想。“仁”在…  相似文献   

4.
孔子“中庸”思维方法的管理学意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建坤 《经济问题》2000,(10):12-15
孔子“中庸”思维方法,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度)的辩让思维方法,其“和实生物”、“叩其两端”、“君子时中”、“和为贵”等思想,为孔子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具有时代性;同时,为反对“蔽于一曲而闳于大理”的片面性,树立辩证法全面性世界观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又具有真理性。孔子“中庸”思维方法,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管理、经营环节管理、组织制度管理、人  相似文献   

5.
一、人性假设的历史考察 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主张人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后来,哲学家王安石又说:“性生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明确提出:人之初,无善恶,人的善恶是从情而来的,是后天(环境)习染而成的.这是一种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理解,后天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况,对于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张抗抗作品的人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抗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对知青生活的自审和反思、检讨;对当下生活中人性的重新认识和评估。知青生活体现出的人性色彩主要体现于几部短篇小说如《淡淡的晨雾》、《白婴粟》以及长篇《隐形伴侣》等.这是对人性中“恶”、“矛盾”、“谎言”等的揭示,表达了知青思想的复杂性。而80年代的创作包括《情爱画廊》、《作女》等,张抗抗视野转变,关注都市知识女性的思想生活,凝结了对当代女性生存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王净 《经济师》2004,(6):257-258
文章以《论语》中的仁与德、和与忠、信与义三对内容为重点 ,来探讨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性论问题上,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人性理论是“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恶”。不管人性本来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性属于生成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内省、学习和实践,克服人性的弱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向善前进,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包括人性论在内的儒家思想在国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仁”是什么,一部《论语》似乎并未从概念的角度对其作出回答。在孔子的后继者那里,对“仁”的论述也属指点性的,而不是界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其指点性的论述中看出“仁”的基本内涵:①“仁者爱人”。(《论语&;#183;颜渊》)“仁”就是爱人的意思,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因而爱也就成了道德义务的爱。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183;学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孝体现的是对父母的爱,悌体现的是对兄弟的爱。  相似文献   

10.
李明艳 《经济师》2002,(9):268-268,270
孔子思想 ,博大精深 ,形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有着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中 ,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久远深刻 ,而且也极为广泛。它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之中。儒家思想甚至可以被视为是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徐复观认为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自觉意识,一种政治责任意识,一种奋发意识,一种远见意识。忧患意识经历了“敬”、“彝”、“礼”、“仁”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徐复观深刻地发掘了它所孕育的政治思想:自由精神,平等理念和政治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12.
李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27-228
在国家乃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德治都是一个必须廓清的问题.孔子第一个对德治思想进行完整准确阐 释并影响后世二千余年.孔子的德治思想建构于"仁"与"礼"的基础上.考察孔子德治思想之于现世的影响,不难得知,现在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双峰并峙仍然是为国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资本逻辑的揭露者和批判者,马克思不仅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也揭露了人的异化,并提了出人性复归的积极路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既是深入理解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也是深入理解当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一个关键视角,同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逻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解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人性本善”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人性本恶”,都力求对人性的本质进行溯原性的揭露。但是,人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动物,人性的善与恶也是复杂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人的欲望和需求以及现实的满足程度,讨论人性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探讨了孔子在美学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孔子在治国方面强调“礼乐思想”并重,在审美中提倡“中和”“中庸”而反对“过及”。研究其美学思想,对研究中国传统化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晖 《经济师》2005,(10):154-15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大致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发展阶段。每一种人性假设,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然亦有其局限性。我国管理理论应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观,重视和加强对人性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桑晓靖 《经济论坛》2004,(11):66-67
一、儒家的“志于道”与现代经营者的企业理想儒家重视立志,认为人贵有志。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这就是说,不愁没有事做,愁的是没有志气。孔子本人也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之后,孟子曾提出了“尚志”的主张,《学记》提出“士先志”。到了明朝,王守仁则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论语·为政》)立志就是要有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立志就是志于道,就是修养自己真、善、美的思想情操,就是通过“学”而修己。“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及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主要任务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兆锋  俞红 《经济师》2006,(12):30-30,3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通过对仁的言论的内涵性分析,结合天人关系的哲学判定,可以认为孔子仁的学说具有哲学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仁学思想实质上就构成了孔子仁的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