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进一步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并且从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部署。围绕总量目标和配额分配,结合我国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基础和任务要求,对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碳减排与节能政策、总量目标与碳强度控制、配额减排交易与自愿减排交易、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配额免费发放与有偿拍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工业园区通过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协同管理实现碳达峰,不仅是对工业园区建设及运营质量的要求,也是工业文明建设的重要起点和实施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重要途径自工业革命以来,巨量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全球每年超过300亿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进入大气,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约为112亿吨,包括约40亿吨的供给侧碳排放和约72亿吨的消费侧碳排放。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制造业重心转移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约8.8亿吨,CH4约450万吨,N2O约21万吨。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普遍有较低的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率。而在现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的生产者责任制度下,这部分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均需由发展中国家承担。鉴于制造业重心的转移多由跨国公司主导,且相关经济利益均由发达国家获取,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更多承担这部分额外排放的减排责任,通过技术转移、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资等手段,使得从事制造业生产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应用更高能效、更低碳的生产技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控制气候变暖效应,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约8.8亿吨,CH4约450万吨,N2O约21万吨。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普遍有较低的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率。而在现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的生产者责任制度下,这部分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均需由发展中国家承担。鉴于制造业重心的转移多由跨国公司主导,且相关经济利益均由发达国家获取,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更多承担这部分额外排放的减排责任,通过技术转移、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资等手段,使得从事制造业生产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应用更高能效、更低碳的生产技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控制气候变暖效应,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外信息     
《新财经》2007,(3):14-14
日企业将向中国大量购买排放权为了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日本钢铁、电力业确定了向中国大量购买排放权的方针,预计年均购买约为12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需求,对高排放强度省区2010-2020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选取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分析了2005-2010年碳排放的基本状况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原因,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强度和减排目标设定了6种不同的2010—2020年碳排放情景,并就2020年40%~45%减排目标与北京、上海、宁夏、内蒙古、山西、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目标下的6种发展情景中,2020年,甘肃省人均碳排放量为11.26tCO2~14.73 tCO2/人;能源强度为1.383吨标煤/万元~1.529吨标煤/万元,相对2005年降低32.28%~38.76%。  相似文献   

7.
我国塑料工业是世界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2年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7036万吨.塑料制品表观消费量约为8400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总量的1/3。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逐年增长.废塑料回收量总量累计达到4600多万吨。回收总值约2950亿元,回收量年均增长率为14.47%。“十一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4600万吨废塑料.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共计节能1860万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46.5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4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63.8万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CO2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从变动趋势、消费结构、相关性三个角度分析了三地区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2012,(5):3-3
近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国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应研究“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碳排放核算与温室气体核算的关系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候排放的统称。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是加剧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的根源。因此,处理好碳排放核算与温室气体核算的关系,需要界定和规范三个层次的统计核算方法和规则。  相似文献   

11.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界所公认,而中国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与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向世界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本文基于1990~200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历史数据,分析其变动情况并预测2020年是否能完成减排40%~45%的承诺。最后提出了为实现减排任务的承诺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世界经济研究》2013,(6):54-58,86,88,89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引起了消费和全球生产系统的分离。经过贸易调整后的基于消费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可为减排责任的分担提供一个新途径,而且可为利用贸易政策实现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的重大议题,而降低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走低碳发展之路渐成全球共识。我国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要求各级政府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LM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及产品对原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行改造,通过分享节能效益获利的一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14年开始,国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十二五”后两年,国家分配给我区的能源消费增量不足15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仅为3.3%左右,我区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对促进我区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永宏  王玉 《辽宁经济》2013,(12):66-67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由能源消耗所导致的辽宁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情况,结果发现辽宁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增长的形势.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辽宁省应进一步探求贸易碳减排途径,以应对低碳贸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次能源消费大国,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例较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受国内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效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碳减排成本远高于我国。《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国际碳减排机制为日本实现温室气体境外低成本减排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带来了项目融资和引进环境技术的新机遇。但是,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的实践表明,国际碳减排机制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贡献较大,而对我国碳排放量的控制贡献较小。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碳排放量的计算,分析碳排放的总体趋势、行业特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通过对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预测,分析减排的形势和压力;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度。安徽省应当从基本省情和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出发,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中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碳排放量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深刻问题;与此同时,就碳排放强度而言,2011年西部地区①的碳排放强度为1.08万吨标准煤/亿元,高于全国的0.70万吨标准煤/亿元②,即西部地区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     
《天津经济》2013,(6):85
一、概念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我们的日常生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