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当前的房地产价格波动情况下,政府可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现对房产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从而稳定房产价格。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常态,且有逐年上涨的态势。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居民的正常房产需求,不利于我国的民生建设。对房价进行调控成为当下政府的关键任务。分析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有利于在制定调控政策时有据可依,实现政策的高效性。我国房地产价格趋势分析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我国的房价与收入的比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甚至从2005年以  相似文献   

2.
陈志武 《商周刊》2012,(10):8-8
常识性错误之一:有关房地产。大家都恨房价涨得太快、太高,第一个反应是怪房地产开发商。于是,为了抑制房价,很多人主张由政府限制给房地产的贷款、要求开发商有更多的自有资金、卡紧房地产开发商的业务许可、减少给开发商的土地供应等等,他们没想到,这样一来,房产供应量因此而下降许多,使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严重,房价当然更加往上涨。这个常识性错误是过去多年房产调控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结果是越调控,房价涨越多。  相似文献   

3.
王瑰  孙蕾 《时代经贸》2007,5(12Z):44-45
自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的房价屡创新高,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从“国八条”、“国六条”等“调控组合拳”,到开征房产税、调高房贷利率、对第二套房子课重税,政府陆续出台多种调控政策,旨在稳定房价;另一方面,房价却节节攀升,越调越高。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2007年1—4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房产价格不是最核心的,税收才是最核心的。在对银根和地根的调控不足以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将更多地动用税收手段,尤其是对房产的持有环节征税。在近期政府出台稳定房价的政策中,真正有新意的是税收工具,这是2005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一大看点。用税收调节房地产市场包括4个方面:对土地等要素征税,对开发环节征税,对持有环节征税,对流转环节征税。国家七部委出台的  相似文献   

5.
人们寄希望于“国六条”来调控房价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因为市场化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非常有限。“国六条”对此也表现出十分矛盾的心态,解决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关键在于破解三大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6.
《时代经贸》2012,(5):9-9
3月2日,住建部负责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司长表示,与中央政府调控要求不符的地方政府“微调”.已经被一一“叫停”。他强调,露头就打,绝不允许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唱反调。  相似文献   

7.
正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第一,通过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可以为形成合理的房价奠定基础。政府拥有大量房产,将大大提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抑制房地产开发商过高的利润。世界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是一种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不仅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也受消费者预期及政府调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攀高,政府不断出政策政抑制房价上涨。不同政策对房产价格影响也不尽相同。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通过研究房地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分析总结房地产政策与房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价格逐年上涨,导致房价涨幅过快,房产价格的过高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因此,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可以使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有的放矢的采取调控措施,实现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列举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并相对应的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2日上午,北京市建委组织在京的部分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召开内部座谈会,该会议主要是针对“9部委新政”的北京实施细则征求建议(6月3日《新京报》)。既然国家调控房产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住房的正常需求,那么地方政府在出台本地的调控细则时,征求房地产公司与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同样重要。应该看到,在当前情形下,开发商与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对立关系,所以,政府应当听取利益双方的意见,而不能只征求开发商的建议。如就“90平方米中小套型占全部新供应量的70%以上”规定而言,开发商当然是希望房屋建得越大越好,但9部委…  相似文献   

11.
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新国八条”已经出台半年多,但中央政府稳定房价的调控目标并未实现.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博弈3个方面来分析调控房价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虽日趋成熟,但房价波动仍然较大,为此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多次宏观调控。本文采用中国房地产指数通过GARCH类模型对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住宅和商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对各个市场的影响不同,且住宅市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商铺市场。其二,政府实施的鼓励或调控的政策对各地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冲击效用也不相同,以首轮调控“国八条”的冲击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毛丽冰 《经济月刊》2012,(8):102-104
2012年已过半,全国多地房产成交量从年初低迷到“金四银五”、“红六”一路攀升,楼市变化“跌宕起伏”。当前,蓄积已久的刚需似乎集中爆发,无论楼市成交量还是土地市场都出现了回暖,房地产的“冬天”似乎比很多人预料的结束得早。  相似文献   

14.
钟实 《经济月刊》2014,(4):12-13
近来的几个动向,让房地产市场备受瞩目,议论纷纷。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提“房价”,而是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这是自2005年以来,除去2009年,第一次未提“房价”。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市场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最为期盼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黄博华 《广东经济》2013,(12):31-31
在这个侥幸大于理性、贪婪战胜恐惧的房地产市场,即令大家都知道“击鼓传花”的鼓点最后终将落下,但大多数都愿意玩到最后,而且都以为自己能功成身退。11月19日,广州楼市调控升级,“穗六条”出台,外地户口购房社保门槛延至3年,二套房首付提至7成,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有一个提高二套房首付的城市。之前,纷纷传言限购政策将会取消。此次出台的更加“严厉”的限购政策,无疑是广州政府给前段时间本地房产价格大热的一桶冷水。  相似文献   

16.
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循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借助土地供给政策调控参数、按揭贷款利率调控参数、房产税收政策调控参数和住房限购政策调控参数,优化了系统外生调控变量,并首次引入跳跃函数和条件函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循环系统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危机识别,显现出"政策实验室"效果。由现实的初始状态推演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偿债压力,将被迫或采用民间融资以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或出售股权以解决累积性偿债压力。同时,不同调控政策在作用力度和作用环节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调控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地供给政策调控、按揭贷款利率调控、住房限购政策调控和房产税收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7.
古遥 《资本市场》2005,(6):74-75
税收政策的加入是 最近房地产调控的真正 “杀手锏”,政府宏观调控 对房地产业似乎举起了 “重拳”,但实际上,目前 出手还属轻微。“双刃剑” 式的调控,只有慎重推进 才可能避免伤及经济发展 的“全身”。  相似文献   

18.
在2014年楼价迎来拐点时,多地市地方政府却对中央下发的“限购令”、首付比例上松绑,使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03年以来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三个阶段,来描述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并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及房地产泡沫指数等方面指出房价偏离调控目标,以此来阐述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的失效。同时,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政府的利益分析、消费心理分析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分析来讨论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媛 《新经济》2009,(1):8-8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因利益集团的抵制屡遭化解,时至今日,那些巴望“居者有其屋”的民众只能奉行“改变不了房价,改变自己”的信条一了百了。而在房产交易量打破“金九银十”的神话低走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各地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渲染救市和消费的好处,如“消费爱国”、“购房爱国”等高论更是大行其道,大有“房者,国之大事”之势。  相似文献   

20.
一半刀 《新经济》2010,(2):60-61
“地王”的不断涌现,以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来自资金的短缺,食业缺少资金如同缺少生存的“血液”。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可为企业提供新的“血液”,帮助房地产商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