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必然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通过机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核。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是化学面向现代化的需求,也是以人为本,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的高中化学课程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展示出极大的空间,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巨大魅力,不失时机的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探讨情感自身的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英语教学中所需的情感意识,然后重点探讨如何全面实施情感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培养创新人才应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创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和施展个人才能的校园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并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试论英语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必须全面把握,系统思考。在英语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应把握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校园文化及其氛围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具有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熏陶感染、调适审美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校园文化理解肤浅化,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重设施建设而轻精神营造,重知识传授而轻人文教育,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等。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校园文化意境的营造,创建有利于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素养的培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之一。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必然要求。高职财经类学生创新能力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型创新、应用型创新和技能型创新等。通过确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观、突出就业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办法、重视个性培养,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等路径对高职财经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思想新理论,是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的教育理念。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领域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理念,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积极举动。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学合一,教学互动,让语文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第二课堂因其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强调主动参与的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的非业务素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高校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重点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视身心健康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促进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就要以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路 《中国外资》2011,(12):256-256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作为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让学生获得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兼顾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社会实践性,需要其培养对象更应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能力。因此,改善和创新会计教学,尤其是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力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还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任春茹 《财会学习》2018,(4):164-165,17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信息化教育成为了目前国家教育中的重要主题,并且在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推动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目前高校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在详细分析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会计技能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实践机会.而教育体制、考核制度、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平台等是影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确保拔尖创新型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坚毅执著、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乐于合作、善于变化等创新创业的品质,不仅能满足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愿望学生的需求,而且可在整体上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只有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培养,挖掘其创造潜能,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这种创新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尤显重要,就让我们从音乐入手,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技工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