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却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目前中国国家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异乎寻常的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相对统一、同步发展的本质看,同样可以发现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实证的研究也给出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实。可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尺度,而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又是衡量该国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然相应要求发展城市化。目前,我国应当大力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这是因为:①加快农村城市化是适应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而出现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强有力的发展趋势。19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3%左右,到80年代已达到42%。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世界50%的人口将生  相似文献   

3.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秋成 《经济地理》2005,25(3):329-332
辽宁的重工业对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但1970年代后期以来,辽宁工业化率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随经济体制转轨和国企改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反,人口城市化率则在经历了1960、1970年代的下降后重现生机,持续上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由同向变动逆转为异向变动。文章通过对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考究,探讨了其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和谐视角的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农村建设难以有效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们没有认识清楚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三者关系的影响,学术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拖累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文章论证了三者是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西方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西方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与否是相对与其自身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这一滞后的程度,不能用“国外城市化水平-本国城市化水平”法测定。直接用本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数去表示城市化的滞后程度,则意味将整个农村不存在非农产业人口,视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应状态,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再加现行城乡人口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需要专门探讨测算城市化滞后程度的方法。笔者利用工业化程度、城市就业人数、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等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匡算出:2000年中国城市化的滞后程度为11.95%;并匡算出当年的城市化缺口为:劳动力人数8501万、人口数1.29亿。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推进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国 《技术经济》2005,24(9):12-15
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现实经验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有一范围。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作为形式的城市化对作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国 《生产力研究》2006,(7):141-142,167
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历史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不同形态,现实经验进一步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二者有一合理的协调系数。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上。江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落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江西新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郑宇  刘彦随 《经济地理》2007,27(5):805-810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结构转换的角度总结了发展经济学家们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公共财政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一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引致的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共财政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支持结构转换以及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旋律,二者的协同程度直接决定我们发展的效率与质量。在两型社会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与农业人口转移是这个课题研究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本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标志,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连云港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标志,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交易效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交易效率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基本理论预言,并运用因素分析计量方法提取出代表中国1997至2002年的交易效率指数,检验这一理论设想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交易效率的改进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好的支撑,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却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府推动型的,而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则更多地表现为市场推动型。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举”发展。从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运动的逻辑看,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内容(工业化)决定形式(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将交易效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交易效率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基本理论预言,并运用因素分析计量方法提取出代表中国1997至2002年的交易效率指数,检验这一理论设想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交易效率的改进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好的支撑,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却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府推动型的,而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则更多地表现为市场推动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渐进的市场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长三角地区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表现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并没有遵循城市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即城市化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而主要由于工业企业集中、政府干预和市场促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演进特征则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不断增加的工业生产活动并没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挥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放进程中不断向市区集聚的工业企业的集聚行为(而非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考察和分析了不同阶段长三角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