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就是要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进而使广大农民基本上都能过上比较殷实的生活,建设一个惠及全体农村人口的小康社会,即全社会的每一个体都能达到小康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有“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我国有近 10亿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村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础 ,所以 ,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成为稳定农村秩序、促进农业发展 ,使农民进入更高层次小康生活的重要步骤。但由于各方面的制约 ,现阶段建立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时,我国已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为期20年新的发展阶段里,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基本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性推进,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规定要把21世纪头20年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公民生存权利及其他权利的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现状出发。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信息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界定信息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路径,揭示了目前安徽在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 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然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实现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6000多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两项合计起来约有一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订的关于小康的16项发展指标体系,到2000年实现了13项,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初级卫生保障体系建设3项指标没有实现,基本问题都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引起了社会的需求不足,工业扩张受到市场约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国民的生活方式向着城市化和现代化全面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又是重中之重。城市是人类进步、明的象征,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而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口还在农村,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享受城市现代明,最终促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型,这是实现城市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而农村金融的改革问题更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9.
丁润萍 《经济问题》2003,(10):54-5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正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解决好老年人口本身的生活、医疗等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现存主要问题有: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农村低保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城镇救济水平不高;老年贫困人口已构成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老年特困人群生活难以保障;老年社会福利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际需求发生错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需认真解决认识、资金、法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农民都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康之痛--饮用水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国家现有饮水困难标准,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缺水和水质污染。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功在当今、利在子孙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意义,"三农"问题的解决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五大“看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带来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人们相信.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今年“三农”工作将有一个新的起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一个良好开局.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书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实现,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也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源。本文阐述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就目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增收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小康社会建设亟待迈过的门槛。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在介绍美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正确理解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和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现在虽然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已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解读了山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剖析了山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刚  孙瑞国  陈辉 《经济论坛》2007,(18):128-1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大幅度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重中之重开展工作,紧跟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真正把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郝向荣  王松 《生产力研究》2007,(15):23-25,46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评发现,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整体上来说平稳进行,但各指标的发展不平衡。通过研究分析,文章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终极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