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六省(区)劳动学会例会暨广东劳动学会1991年年会于1991年9月5日至7日在佛山市南海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南六省(区)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学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综合部门的同志110人。会上着重对推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及“全员劳动合同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用工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逐步推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并使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其战略目标是实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代表们指出:目前多种用工制度交叉的现状,已造成企业管理的重重困难。一方面,它引起了不同用工制度的矛盾和摩擦;另一方面,相关的工资、保险、劳动力市场等配套改革的不协调也给劳动合同制造成障碍。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绝不能走回头路。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改革人事制度 促进企业发展重庆市金属回收总公司郑树清,范时权企业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主要是干部实行聘任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搬掉“铁交椅”: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三岗制”的动态管理办法。这是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客...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在所有企业中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了使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更顺利的实施,很有必要进一步解决职工中的认识误区,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把企业推上市场,劳动力要进入市场。这就必然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的用工制度。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
八面来风     
辽宁本溪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举措新力度大 辽宁东部山城本溪市,劳动制度改革四年迈出四大步。1991年选择三户企业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摸索路子;1992年扩大试点面取得基本经验;1993年加大改革力度成系统地进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1994年被省列为区域性配套改革试点市,开始全地区全方位一体化的劳动制度改革工作。为推进区域性配套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在全地区所有企业的职工中推行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重点要解决乡镇、三资、私营等非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问题。 实行全地区所有企业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是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1995年全面贯彻执行《劳动法》的需要。但是,就本溪地区而言,实行全员合同制的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年的用工制度改革主要在全民和集体企业进行,其它所有制企业基本没有涉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乡镇企业1116户;三资企业124户;  相似文献   

5.
王元 《天津经济》2007,(1):39-42
一、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平衡利益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 天津市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始于1987年,对1984年以后新招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逐渐过渡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后,各类企业用工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基本方法。目前;我市已有724户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总的看,这项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发展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和解决.在劳动用工方面:一是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难度大。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首先要为职工提供劳动岗位,明确劳动任务,支付职工工资。但当前很多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开工不足,部分职工放假,因此,很难推行这项工作,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一、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 营口造纸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了40多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破除旧机制的束缚,必须走企业内部改革的路子。党委转换观念,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实行内部改革。在企业改革中首先抓“三项制度”改革,砸碎“三铁”。在劳动制度改革上,我们实行了定岗、定编、定员,合理组合。剥离出的人员,有的充实到第三产业,有的待业培训。还在全厂开展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到1993年末,全厂有98%的职工签定了劳动合同。在  相似文献   

8.
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促进劳力资源合理配置杨谦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和基本形式。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将劳动关系纳人了法制的运行轨道,是法制经济的必然。它一方面可以落实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的用人自主...  相似文献   

9.
企业用工制度虽然经过了多年改革,从制度上建立了用工劳动合同制,确立了企业自主用工机制,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传统计划管理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用工制度实际上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亟需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具体方法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五项原则,抓好六项工作",加快转变传统用工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是继续推行“老人老制,新人新制”还是施行全员合同化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这不但是理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全员合同化管理——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新趋向》(李克华宋献华)一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希望有助于争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推行,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已是势在必行。海  相似文献   

12.
左芳 《中国经贸》2013,(14):70-71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然而实施不尽如意。本文从对企业用工成本、用工模式,承担能力等三方面分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进而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做出了突破性的修改,旨在逐步引导企业改变用工模式,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主替代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主的地位。文章对其实施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进行利弊分析,为企业积极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意见》和省、市政府要求大中型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精神,从1995年2月份开始,大连石化公司在总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及大连市劳动局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劳动合同制、至1995年底,已有15023名职工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扔掉了“铁饭碗”。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积极稳妥的实施步骤,在企业内部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经过半年的实践,目前基本完成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任务。这次改革对盐业企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举措,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企业自主用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的核心,是打破旧的劳动组织和用工制度,破除职工中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大锅饭,铁饭碗的不正确思想观念,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平等机会,通过竞争,在企业内部真正实行优胜劣汰,使全体职工人人加入竞争的行列,人人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接受选择,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既统又包的体制。作为适龄的劳动者,国家负责统一分配、录用,并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国家一直包到劳动者的退休及至死亡。从某种意义来说,传统的中国劳动就业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人们共享的社会福利制度。这种制度,通过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已初步被打破,广泛推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就是一例。然而,由于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历经数十年的推行,未免根深蒂固,全面更新尚需时日。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去研究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新问题,探索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有鉴于此,我们拟就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左智勇 《发展》2007,(3):30-30
劳动合同制,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为改革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劳动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庄国福 《中国经贸》2011,(18):96-96
为了能够化解企业的用工风险,需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主要从企业用工机制的风险、用工成本的风险和用工管理的风险这三个方面的风险着手来解决问题。通过使用劳动合同管理的方式能够不断地化解企业的用工风险。使国有企业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巩固国有企业地位。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1996,(4):61-64
一、现状与特点 (一)劳动力市场“两个主体”初步确立,职业介绍机构初具规模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全省各级劳动部门紧紧围绕着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确立了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从1992年起劳动部门不再下达职工人数计划和城镇招工计划,企业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决定招收录用职工;在企业内部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职工的不同所有制身份界限;职工在同一城镇流动不再受企业所有制隶属关系的限制等。同时,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从而强化了企业和职工独立参与市场的权利,为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