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在区域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突破口。在阐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观的内涵之后,进一步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分析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园区深入发展的政策障碍,提出生态视野下的促进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为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老工业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化体系规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张韬  李大伟 《技术经济》2006,25(2):13-15
本文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目标,分析老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组织模式。构建老工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体系,提出并阐述“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区域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横向产业化和“产业孤立-产业联系-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纵向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到目前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城市对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和天业集团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下:新疆环博斯腾湖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彤 《生产力研究》2006,(1):104-106
文章指出新疆环博斯腾湖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在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框架下,分析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论述了该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三个循环圈及五条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园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1.生态工业园特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提出了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导向,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自然生产力和控制区域人口来减低生态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两大主体,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以循环经济机制为基础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要快速发展经济,而且要尽早实现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研究对象,探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的建立矿产工业企业为龙头,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对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且工业反哺农牧业力度不太大的奈曼旗来说,经济发展往往受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制约。所以,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必须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银川市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对该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框架进行了设计,结合该园区产业结构和状况,确定了建设暖泉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循环宁海     
在2005年底成为宁波首个生态示范区和浙江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之后,宁海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心想,立足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从理论层而向实践延伸、从战略层面向执行延伸。同时,宁海在企业、区域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具有宁海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各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差别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矛盾,指出兼顾生态保护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从宏观上就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业是本世纪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促进全球经济模式由线性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产业生态学的思想为基础,针对目前生态产业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运用价值链的理论框架分析生态产业链,将生态价值融入经济价值中,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的产业生态化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史红亮  李琳 《技术经济》2009,28(6):56-60,112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结构变化,比较了不同时期石化要素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生态经济等指标变动的差异,寻求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测算1997-2006年上海生态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指标,得出以下结论: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力措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石化要素减量投入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生态农业制度创新是根本;生态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新的发展观看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的发展观来看,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从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人与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需要在西部形成一套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际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不仅关系到黄河三角洲自身的崛起,而且还影响着山东半岛、环渤海湾经济圈及其整个黄河流域发展进程。在此,不遗余力地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经济结构失调情况下,要想使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走绿色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概念论述了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中国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途径。提出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定程度的集约化过程,这种有条件的集约化生产是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社会效应的统一为目标,以生态优先为前提,进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皖江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禀赋与相对较高的经济社会水平引来投资开发的热潮,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而又不引起生态环境品质下降,因而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皖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条件入手,阐释了产业升级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联,生态环境优化与循环经济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皖江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区域协调为依托,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环保法律为保障,经济补偿为调节手段,技术创新为突破点,绿色GDP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强调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下的资源有效配置。技术创新则在突破传统经济学静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二者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生态化的倾向上,更重要的在于它们的理论基础、分析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相通性。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