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继新 《经济师》2011,(4):90-91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弱势群体的权力予以特别的保护,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专门法为主干,以刑法、民法和其他相关立法为辅助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国外的许多法律制定得很细、很具体,对违法罪行及其惩处的规定都很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主张自力救济是国外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容。法律关于自力救济的规定,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然 《经济师》2005,(10):72-72
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特定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且处境艰难违背社会公正、危及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进而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弱势群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加快建设弱势群体保护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快建设弱势群体保护体系,其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促进非政府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工作以及加强弱势群体的内在改造和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采取多方住、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所伴随的区域、城乡、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产生和不断扩大,这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在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国外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的经验,包括介绍循环储蓄、地方性贷款人、贸易信贷、团体贷款等民间金融形势,提出从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政策扶植体系改进我国弱势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弱势群体问题正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法学问题.本文从人们普遍认为的弱势群体涵盖的内容出发,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接着提出了我国目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向题阐述了一些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等各方面,农民一直没有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待遇。农民权利的缺位不仅使得农民的生活环境难以得到改善,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更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农民权利平等保护的制度保障,加强农民权利的法律救济,以真正实现农民权利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国情.同时,农民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权利的贫困,他们的权利保障问题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根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尤其是要关注农民这一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而组建农会对保障农民权利、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ough the farmer is the group with the biggest population in China,they are a disadvantaged group.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China.there are also causes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status,which are embodied in many aspects.The status is the important root of many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in China.Changing the farmers statu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is the key to construct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deepening the reform in the countryside and realizing the benign social and econontic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sid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宋国学 《生产力研究》2008,(17):103-106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追求体面工作已成为全人类的需求,我们以就业和反映人们工作中的权利能否得以保障的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等状况来考察体面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分析表明,人们对体面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力度有所加强,但是整体情况仍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体面工作国际状况及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关注多方面的协调平衡,尤其是对于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些特殊群体应该予以很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对承包制-股份制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考察了这一过程中各利益集团关于新制度的预期效用,以及由此它们对这一制度变迁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揭示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1992年之前,承包制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选择.1992-1996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偏好于股份制,而中央政府从最大化其风险规避的预期效用的角度出发,并不偏好股份制.但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组成了利益集团联盟,中央政府在信息与权力、财力上都处于劣势,所以最终股份制取代了承包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来说,国债期限与国债利率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有效市场假设)与现实不符,致使"国债期限越短,利息成本越低"的观点在实践中不一定成立.研究表明,只有政府在预测未来债券利率走势方面拥有比市场更为充分完整的信息时,政府才能够通过期限选择降低债务成本.我国目前的情况符合这一要求,因而通过期限管理降低债务成本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 in China, the interest rat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hina represented by the conventional interest rat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by using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causality neither between investment expenditure an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nor betwee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is impeded. Then the reasons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表现为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外来流动人口和城市市民多个利益集团组成的多方博弈过程,而最终的政策趋向取决于博弈各方对各种权利、资源、政策干预力量等因素的掌握,而各利益相关方支持还是反对改革的主张取决于各方对成本收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中外"水银行"模式比较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郁  吕东辉 《经济地理》2007,27(6):1021-1024
通过对中外“水银行“模式的比较,指出无论是地下水“水银行“还是地表水“水银行“,从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借鉴银行业的运行机制,以“水银行“为水权交易平台,使水权节余者存储剩余的水权,并从中获取收益;需水者通过向“水银行“购买水权,满足用水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通过“水银行“的水权分配、调节价格、监管控制等宏观调控措施确保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对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代际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时域和两个不同的维度。从代际正义的时域"在场各代之间的公平",以及代际正义的维度"代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视域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代际正义价值。代际正义的价值诉求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可以有效地消除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阻止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的代际循环,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关怀。作为一种发展型救助,教育救助特别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代际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宇  储殷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33-33,75
根据中国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完善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解决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制度建设的重点。相关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建立与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平等协商的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政府只能在“公共利益”需要情况下征收土地;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推行补偿标准听证;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农民生活和生存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可行的征地纠纷裁决制度;完善诉讼等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