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供给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碳汇供给政策与林业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量化分析了双方行为变化对彼此收益的影响和最终均衡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积极性、地方政府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都对林业经营者碳汇供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全面制定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和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制定全面的林业碳汇供给扶持制度,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福建省林权改革监测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福建省欠发达山区林农参与碳汇林生产经营意愿的因素;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碳汇林项目经营意愿是否有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于碳汇林项目的响应程度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全体受访对象和非贫困户,是否参加过碳汇林生产培训、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总收入对提高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木材采伐销售收入反向影响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意愿;对于贫困户,是否参加过碳汇林生产培训显著影响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经营的意愿。因此,提高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应各有侧重,在政策的制定上应给予贫困户一定的倾斜,调动贫困户的经营积极性,拓宽收入渠道,最终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量农户的风险偏好类型和时间偏好系数,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和Ologit模型研究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对农户森林碳汇经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险厌恶者相比,风险中性者对森林碳汇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影响;时间偏好对森林碳汇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影响。即风险厌恶者和时间偏好低的农户更愿意开展森林碳汇经营项目。  相似文献   

4.
基于权变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构建企业对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采用上海控排企业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下的需求响应,探寻林业碳汇市场政策调整路径,在不同需求响应情景下逆向推导得出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效应。结果表明: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响应受财政补贴、CCER价格、消费环境、技术扶持等政策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购买补贴政策效应突出,而CCER价格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对林业碳汇的经济及生态效益有着较高的认知,但现行政策尚无法将这种认知转变为对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信息理解与响应的不对称取决于林业碳汇市场的不完善,如林业碳汇市场政策设计应向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交易风险、价格更多由市场决定而非政府决定,且林业碳汇CCER抵消比例增加的方向调整,将与增加对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补贴政策相协同,催生林业碳汇需求,有助于还原林业碳汇市场价值和服务企业低碳创新。  相似文献   

5.
林农是我国林业经营的主体,其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关系到我国林业碳汇的供给问题。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市的林农为调查对象,引入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林农的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造林年限和是否享受过碳汇造林补贴3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林农的年龄和是否能理解林业碳汇概念2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利用非参数估计技术,得出林农碳汇林经营的平均期望受偿额度为72.34元/t·co_2。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研究林业碳汇纳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对营林主体生产决策以及制造企业生产和减排决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市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制定相对严格的碳限额政策,既能提高营林主体生产碳汇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制造企业的碳技术减排投入量,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和城市林业布局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民的城市林业时空、要素、布局、支付意愿偏好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⑴在时空偏好方面,市民的城市林业可达性较强,但利用频率还不高;市民偏好主要取决于其实际利用频率的高低,而非空间上的距离长短;⑵在要素偏好方面,市民对城市林业的正面偏好主要是锻炼、休憩娱乐以及遛狗等作用,负面偏好主要是遛狗损害、草坪践踏以及违反管理规定等问题;⑶在布局偏好方面,市民更加偏好于管理全面、自然形态的城市林业布局方式;⑷在支付意愿偏好方面,市民的城市林业年支付意愿为44.11元/人,市民的收入、学历、城市林业花费以及接触频率等因素都会对其支付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浙江省5个县(市)21个行政村的21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汇经营目标下农户风险偏好对延长轮伐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变量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年总收入变量在5%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林地面积和林地与村委会海拔高度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地块分散程度、林地实际经营面积和阳坡林地所占比例在10%的统计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较高家庭年总收入的高风险偏好者和不经营的林地面积大且较为集中的高海拔阴面林地更倾向于延长轮伐期投入到长期的碳汇收益中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的农户给予适当激励;在碳汇项目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块质量和农户基本特征的问题;建立健全林地流转体系,增加林地规模效应;建立方便快捷的碳汇评估交易平台,增强农户碳汇供给动力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7个城市991份消费者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转基因食品陈述性偏好与购买行为之间偏差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消费者陈述性偏好与购买行为的偏差表现为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之间的认知失调现象;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是否一致受消费者收入、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标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优势、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水平较低及对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缺乏关注是二者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应加强转基因科普知识及标识政策的宣传,进而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为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解析消费者茶油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产生矛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茶油认知度不够是导致其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行为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茶油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偏差也受消费者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茶油营养保健功能的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茶油价格偏高也是造成消费者茶油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行为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茶油营养保健功能知识的宣传并对茶油绿色食用油标签的认定,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为茶油在高端食用油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黑龙江省主要集体林所在地区的9个市(县)、11个乡(镇)、25个村851份问卷数据,从林农的个人因素、家庭经营因素、认知因素、经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5个维度18个指标入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林地总面积、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对林业碳汇概念的认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经历、国家给予的碳汇造林补贴和政府组织的碳汇造林技术培训8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治面貌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2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详细地剖析了林业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博弈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林业碳汇项目的前期和后期成本、相关扶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扶持成本等因素会影响博弈系统的演化方向,进而影响林业碳汇供给的稳定性。为提高林业碳汇供给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有效且精简的林业碳汇扶持政策,林业经营者应有效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贾进  程琳  马春雷  李彦良 《南方农村》2012,28(10):32-35
利用在河北省赤城县122户林农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碳汇的认知、参与意愿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林农对碳汇交易有较高的认知程度,并愿意参与碳汇交易,其家庭劳动力人数、受教育程度、林业年收入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碳汇交易的初级阶段应发挥相应的作用,并对林业碳汇市场交易的完善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食品信息、标识政策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转基因食品信息、标识政策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选择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城市216名消费者在不同转基因食品信息、标识政策下对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不同转基因食品政策下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偏好。结论表明:转基因食品信息、标识政策对消费者偏好影响显著。有信息时,消费者更加偏好非转基因食品,而无信息时,消费者更加偏好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政策时,消费者更加偏好非转基因食品,而自愿加贴标签政策下,消费者更加偏好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结合我国目前的森林管理现状和我国碳补偿自愿市场的需求,对改善森林管理项目在我国履行与林业有关的国际公约、提高企业环保形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将改善森林管理项目纳入我国碳补偿自愿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改善森林管理项目作为我国碳补偿自愿市场的一种项目类型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碳汇交易体系、发挥林业在缓解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实现碳汇资源的最优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种植业保险为例,采用情景模拟的组间实验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种植业保险政策凸显性和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政策凸显性对农户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将种植业保险政策明确告知农户后,农户的参保意愿会显著提高;二是保费补贴对农户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明确告知农户购买种植业保险有一定的保费补贴后,农户的参保意愿会显著提高。此外,通过进一步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表明,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意愿的提升作用远大于政策凸显性。有鉴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农户种植业保险参保意愿,应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保费补贴政策,切实提高保费补贴效率,并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运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项目涉及区,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人均收入,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农户环保意识,对碳汇林未来经济预期六个变量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在非项目涉及区,文化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林地面积,农户环保意识,对碳汇林未来经济预期六个变量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补偿标准、开展农户教育培训活动、拓展农户收入来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刀鱼禁捕后,通过实地调研和线上发布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市居民关于刀鱼的认知及消费意愿展开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刀鱼饮食和相关资源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中等,对刀鱼种类认知度较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对影响消费者是否仍会消费江刀和转而购买海刀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消费者对禁捕政策的认知和支持度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拒绝购买江刀;消费者消费刀鱼的价位和频率越高,越不会拒绝购买江刀;在选择拒绝购买江刀的消费者中,对刀鱼饮食的认知度越高、消费刀鱼频率越高、认为市面上刀鱼价格越合理的消费者,越会选择转而消费海刀;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普及及渠道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广告信息类型与品牌形象匹配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展开研究,并通过SPSS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广告对顾客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且相对于直述广告,广告主采取隐喻广告进行宣传时,顾客购买意愿更强;品牌形象与广告信息类型对顾客购买意愿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品牌应根据自身形象选择更适合的广告信息类型;品牌方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应重视顾客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