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统计学者休哈特(W.A.Shewhart)首创过程控制理论及监控过程控制的工具——控制图为代表,现今统称为SPC,其重要意义与作用旨在贯彻预防原则,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由于历史原因,SPC在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未曾得到广泛的采用。本文介绍了某企业SPC应用的方法和经验,具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质量管理》2010,(10):52-52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施质量管理和持续改善的有效手段。统计质量控制不仅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使过程控制的数据分析结果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通过ISO9000认证的公司怎么发展的问题。在一定范围的试用中,EFQM(欧洲质量管理奖模型)被证明是一种优秀的模型,SPC(统计过程控制)被证明是一种提高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本文研究认为:一个公司要想更加优秀和成功,培训并使用SPC、尽力达到EFQM标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麦克·罗伯茨(Mike Roberts)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LNS研究所的一名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企业质量管理软件、生产运营管理、资产绩效管理,可持续性发展和工业自动化2.0等。刊载于2014年4月《质量文摘》的本文介绍了供应商质量管理的7种技术:供应商风险记分卡;基于云数据的供应商门户;统计过程控制;供应商审核管理;文档管理;供应商质量培训;供应商达标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产品质量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为了获得理想的产品质量,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是将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关键工具之一。探讨统计过程控制在制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质量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使用控制图(Control Chart)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控制,检测预防不合格产品,不断改善生产过程。从它很早就已被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的要求可知统计过程控制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控制图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W.A.Shewhart)首先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QC小组在我国企业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企业和广大员工的普遍欢迎。QC小组的发展实践表明,要有效地推行QC小组活动,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基于数据决策的企业文化.在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过程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在QC小组活动各阶段应用统计工具采发展和完善QC。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的咨询人员在指导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中,应企业要求,指导企业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运用统计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读者。以促进QC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ISO9000标准是发达国家军用标准的衍生物。美国军方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和"统计抽样检验"方法为基础,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和Z1.3,形成了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1958年又制定MIL-Q-98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  相似文献   

9.
《中国质量》2004,(12):82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已经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企业所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质量》2005,(1):93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已经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企业所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