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社会交际因素、语言交流、习俗和家庭观念的差异,从中揭示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研究林语堂中西文化观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集东西智慧于一身,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又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在这方面林语堂不愧为先驱。林语堂融合中西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构建中国的文化,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中日韩三国同属“筷子文化圈”国家,三国的菜品和饮食风俗各有千秋。日韩两国的菜肴都融合了中式菜系的配料和烹饪造诣,又受到了当地风俗的影响及食材的限制,融汇发展成地域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近年来,随着中日韩交流日益频繁,交往不断加深,对三国文化的理解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从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饮食的角度来分析三国文化的异同,能够为解读国与国的交流和跨文化交际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荆楚饮食文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本文对荆楚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其特色、近现代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中的武汉饮食市场、荆楚小吃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等做了探讨,由此反映出荆楚饮食文化兼容并包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从“鬼”语看中西的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生动的鬼文化。首先从对鬼文化的追踪溯源入手揭示中西鬼文化相似性的特点,再结合对英汉语言中含"鬼"的词语的解剖分析,探讨中西"鬼"语所承载的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鬼"是人死后的灵魂;"鬼"的观念的产生不仅是因为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畏惧,还是古人对黑暗的畏惧,对理想精神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了解该语言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使初学者、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困惑、迷茫,也影响了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就英语学习者各阶段会出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含不同层次的文化内容)论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隋唐时期日苯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即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不同,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中日两国的食材、烹饪法、用餐工具和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对比,体现出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中思维的混沌性和西方文化中思维的逻辑性是导致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地域性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的不同,决定中西建筑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说故事的旅游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两方面论述了传说故事对丰富旅游文化、审美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企业家天地》2008,(5):236-237
“西菜中做”是当今饮食界的流行趋势,其根源在于将中国烹饪深厚的传统做法,结合西餐饮食的原料、味道、烹饪方法、造型、服务等方面,中西烹饪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达到促使中式烹饪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无意评价中西菜系孰优孰劣,旨在阐述西餐烹饪中的特点和长处,及如何被中餐烹饪技术所吸收与应用的事例,以佐证“西菜中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东北地区的满、蒙、汉及朝鲜等四个民族的历史做了简单梳理,并对各民族的传统饮食进行了概述。重点结合兴安盟饮食现状,对各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状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试图从食俗文化融合中探析各民族文化融合状态。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荒野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它彰显荒野的多重价值,反思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此乃当代生态哲学的内容和生态文化构建的力量。中国的荒野思想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存在于西方生态哲学思潮和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之中,这是当代世界生态话语构建中的东方之声。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对话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二者的交汇与融合,而且丰富了中西荒野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美学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原有关学理论的动摇和颠覆;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及审美两方面)对原有美学理论的挑战;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美学的形上追求正相反对.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的美学理论必须重构:以整体论哲学取代科学认识论作为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文化本体论取代物质实践本体论构建我们的美学理论;以固有的美学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尤其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做到中西融化出新.  相似文献   

14.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柱式都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研究价值。基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的柱式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文章从中西柱式的材质选择、色彩装饰以及比例结构等方面介绍中西柱式的异同,从中阐释了中西方不同的思想缘起以及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我们首先要了解交际的概念,尤其是非语言交际以及不同文化之间交际信息时的特点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其次,我们展示文化是如何影响这些特点,并且会发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文化差异可以阻碍甚至终止交际过程;最后,我们把翻译定义为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理性交际,并且介绍两种翻译步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西管理思想存在各自的"文化悸论"分析,指出中西管理思想内蕴着各自的原创现代价值,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流、移植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中西管理思想的现代融合是当前企业战略的新选择,即西方管理文化主导着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施,而两者的现代融合决定了企业战略成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能表达中国所特有的事物和现象,是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应运而生的。很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作为交际主体,却对"中国英语"知之甚少,未能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的双向性。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在教材、教学方法上适当地渗透"中国英语"以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丰富英语及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教学,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缺失。这种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文介绍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由来,并为高校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观点之一,其主要贡献在于正确处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对待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也是许多法律工作者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洋务派关键人物之一的张之洞的重要法律思想,并研究了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差异尤为明显。文章在分析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从法治、教育、生活方式、文学影视等文化艺术多个视角分析了中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不同表现特点。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减少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