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又开学了,很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家长既乐又愁,乐的是孩子考上了,愁的是超出想像的学费和生活费。听说大学是个“烧”钱的地方,大学生消费不低啊!”这学期一个月家里只给我500块钱,让我怎么活啊?我们班很多人一个月都要花一千多块钱呢!”刚开学,就有一位大三的女生向记抱怨。自1996年全国高等院校统一采取“并轨”招生以来,  相似文献   

2.
五一期间,几个子女正要参加高考和已经就读大学的家长,和我探讨大学学习和就业问题。谈兴正浓时,一位家长说,我们的讨论其实都没用,怪就怪自己没混个一官半职,要是自己有“出息”点,怎可能操心这个问题,一个电话就可能把孩子的就业搞定了。  相似文献   

3.
看淡高考     
每到考季“聚焦高考”,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惯性反应”。每,临高考,不要说当事者考生及家长神情紧张甚至有些“神经兮兮”,就是政府及各界群众也都自觉地“一切为高考让路”,至于专事“新闻聚焦”事宜的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氛围下,一直关注此事态的我,不得不写点什么。关于高考、上大学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不用多说;但关于高考、上大学的“不重要性”,大家似乎看得少、想得少、说的少,我这里列出看淡高考的几个理由,权且为大家提提醒。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2,(15):38-41
每到招生季节,都会出现家长争着交择校费让孩子上名牌高中的情形,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想让子女挤过高考“独木桥”,大学毕业后做白领,而觉得上职校做蓝领不但“苦、脏、累”,还低人一等。  相似文献   

5.
贾楠 《中国西部》2012,(21):102-105
许多父母都头痛,为什么孩子进入小学了就开始叛逆?当我向他们请教,如何确定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如果,用听不听话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叛逆,这似乎太过武断了。在我们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大帽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6.
王欣  宋炜 《发展》2002,(10):59-61
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留学海外已经不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利。尤其是近年来,出国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让孩子到国外去读中学或预科并在国外考大学的中国家长逐渐增多。据一项专题调查表明,有84%的家长打算送孩子去国外“镀金”。作为孩子未来的“设计师”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体验发达国家的生活工作方式,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丰富实践经历,开阔视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可谓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我们知道,对教育的投入,应当注重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讲究“科学性”。而家长们这种“倾其所有”的投入是否和它的产出成比例?他们…  相似文献   

7.
苟仲武 《发展》2008,(5):71-72
近几年来,在中小学校开学期间,我们都能看到,每到中午放学时分,各学校门前就会出现举着小牌接孩子的“小饭桌”从业者。他们大多是居住在学校周边的居民,利用便利条件,办起了家庭式的“小饭桌”;还有的是三五个下岗职工专门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子,开办一家相对专业的“小饭桌”。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小饭桌”的服务范围已由原来只提供中午饭,扩充为集体用餐、辅导功课、接送孩子等综合性托管。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孩子必须成为天才!”这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妻子在生下这孩子之前就发下的正式而庄重的誓言,她希望我们未来的孩子就像爱因斯坦那样聪明,全家人没有一个反对这个提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几乎中国每一个家长都在这么想。于是我们开始信心满满地朝着培养“爱因斯坦”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9.
贾楠 《中国西部》2012,(18):88-91
很多家长都头痛同一件事: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习了,可怎么就坐不住呢?做作业时磨蹭不专心。甚至有许多家长把“感统失调”的大帽子扣到了孩子的头上,无辜的孩子,几经治疗仍不见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唐爱华 《发展》2008,(5):97-97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在为孩子不听话、缺乏爱心、厌学、贪玩、死板而发愁。到底是谁之过?究其根源,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问题?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11.
看淡高考     
每到考季“聚焦高考”,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惯性反应”。每,临高考,不要说当事者考生及家长神情紧张甚至有些“神经兮兮”,就是政府及各界群众也都自觉地“一切为高考让路”,至于专事“新闻聚焦”事宜的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氛围下,一直关注此事态的我,不得不写点什么。关于高考、上大学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不用多说;但关于高考、上大学的“不重要性”,大家似乎看得少、想得少、说的少,我这里列出看淡高考的几个理由,权且为大家提提醒。  相似文献   

12.
曾一  若诶 《中国西部》2011,(16):72-77
暑期将过,又到中小学录取时,您是一个面临升学的孩子?还是这样孩子的家长?或许是一个关注教育的人士。您是否面临“择校”这个问题?对于“择校”热这一现象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13.
以前,大家都穷,但再穷的人都能跨进大学校门;现在经济发展了,却有许多孩子被“钱”挡在校门外,这是怎么回事? 陈小玮陕西师范大学82级 我上大学时,只交一些课本费,那时候书价就1元多钱,一学期恐怕也就10多元钱吧。 家里每月给我10元钱,买点生活日用品什么的。师范院校最大的好处是,每月发19元钱的饭、菜票,女生一个月还吃不完。假期,饭、菜票就改发现金,尤其是暑假,两个月有时能到手近40元钱(我妈月工资的一多半),有一种发财的感觉。前两年搬家,整理旧书时,发现上大学期间买了不少的书,哲学、文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丁芃 《新财经》2008,(5):50-51
“您好!是来接孩子的吗?这边走。”东方爱婴的工作人员把《新财经》记者当成了来接孩子的家长。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装点得花花绿绿的教室,一群宝宝正在家长的陪同下与老师一起做着游戏。从另外一个房间传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朗诵声,循声望去,几个年轻妈妈正在认真地朗诵诗文。  相似文献   

15.
张艳霞 《魅力中国》2012,(29):16-16
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大家也许都耳熟能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富有精辟哲理性,而且一直被人们传诵至今,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一群天真灿烂的孩子在一起,孩子们身上潜藏的人性本善的言行不止一次地穿遗我的胸膛,触度到我的心灵,在感动的同时,也促使我常常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是孩子们的老师。保护孩子们善良的本性,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品质,是我们的责任。“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孟子在学堂附近受到好的熏陶。家长把孩子放0的交给我们,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6.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4,(33):15-15
商界大佬的“属丝”往事 又到了每一年的开学季,大学新生相继入学报到,开始了大学生活。在传统观念中,大学似乎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必备要素。但存中国的商场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各种原因,并末上过大学,但这并未阻止他们日后存商场上的成功。他们又是如何成功逆袭,成为商界大佬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3,(33):28-31
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提到天下大同时,一条是“幼有所长”。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我们看到的无论是“不分文理科”还是“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最终目标都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公平均衡的教育环境下学有所长。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在认真学习《决定》之后,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如何将一条条政策性的条款细化到点,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家长朋友,您要注意了,如果您的孩子特别喜欢上网,那就要当心他是不是有了“网瘾综合征”。“我的孩子在天津读大学,放假已经半个多月了,可是一直没回来,也不给家里来电话,他现在在干什么,我们半点都不知道,真是急死人了。”这是一位市民打给广播电台谈话节目的  相似文献   

19.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早巳成为共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天然带着他的家庭教养的基因.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好家长也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小社会”,虽然当今社会戾气极重,似乎每一个国人都有一肚子火气,但我听过一位平和的父亲说:“我们生下来的社会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如果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多么暖心的一句话,可见家长是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孩子营建一个温情脉脉的成长环境的. 然而,我常与同事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身边的教师竟然不约而同地认为:除了一些无法改变的原因外,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晓华 《魅力中国》2010,(31):299-299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位家长在聊天“现在的孩子连玩都不会了,几岁的孩子天天说没意思”“想想咱们小的时候跳皮筋,踢毽子,抓石子,玩沙包…多高兴呀!”。当时我也非常有同感!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有一次我试着让孩子们(大班下学期)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