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DM是《京都议定书》产生的一种双赢机制,是基于项目的配额交易,既解决了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主要通过CDM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本文从CDM产生的背景和我国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CDM市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差距和前景,提出了构建我国CDM下碳交易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3.
5月21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将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中国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批准北京、上海、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我国要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开展交易。另一试点上海市表示,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二氧化碳减排势在必行。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在七个城市开展了碳交易市场试点。从碳减排的角度出发,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了总结分析,深入研究了北京碳交易试点的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北京碳交易市场呈现交易规模稳步上升和企业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此外,通过对北京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北京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2年五省二市碳交易试点的正式启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探索碳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对于我国碳交易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和对比国际上现存4种碳资产价格形成模式(C&T、碳税、B&C及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和碳资产定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碳交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碳交易在我国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并指出了由于国际碳交易市场以及国内碳交易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当前CDM发展中的凸显问题以及隐含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探索适合中国的碳交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魏格坤 《改革与战略》2012,28(3):35-37,41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缺失碳交易价格话语权是中国处在国际碳交易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防范低碳经济"陷阱"的角度,对此观点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原因,进而从需求、供给、市场和政府限价因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的模型,指出从制度基础、碳价格实现场所、设立碳排放的登记机关、开展碳期货交易和建立碳经纪人制度等方面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建立碳交易市场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2011年11月通过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自愿减排交易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市场也是碳交易市场上的新兴市场,潜力很大。本文通过对碳汇政策的研究,借鉴国际上森林碳汇项目和市场的经验,分析我国目前森林碳汇项目和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在京都规则和非京都规则下发展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将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中国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批准北京、上海、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我国要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十三五”期间在全同全面开展交易。另一试点上海市表示,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狄琳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158-160
文章对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细节进行阐释,以期通过市场干预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运用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理论”,通过美国在国家层面多中心理论的实践,提出结合居民家庭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计方案,为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山 《科技和产业》2015,15(2):39-44
碳交易市场涉及多个参与主体,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其良好运行。由于碳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复杂性,容易出现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碳排放信息的监测和核定是碳交易监管体系运行的核心。规范化、标准化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保证了碳交易机制的正常运转。为避免碳交易价格的剧烈波动,有必要通过排放权储备、抵消项目等手段对价格进行监管。对于不合规行为,采取行政或经济措施予以惩罚。同时,应及早采取措施防范碳泄漏。  相似文献   

13.
苏小惠 《特区经济》2012,(3):302-304
低碳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DM供应方,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于CDM交易中CER产品的价值、价格、风险分析,针对我国碳交易发展,提出加强赤道银行建设、增强产品异质性、提高议价能力、摆脱产业链下游地位、开创衍生品市场等对策,其根本目的是加快研发环保减排技术、提高国民节能环保意识、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倪外 《世界经济研究》2012,(12):10-17,84
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与合作体系主要由国际谈判与决策机制(政府间治理框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经济体系新规范)、国际低碳技术扩散系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低碳创新技术应用)等三方面构成,其中,政府间治理框架主体的多样性和诉求的复杂性决定了决策过程的曲折性。在市场经济体系新规范中,发达国家利用现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机制的优势话语权控制甚至垄断主要交易市场及交易品种,碳排放作为又一项重要的国际资源,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丧失对资源开发、市场定价、交易过程的控制权,并面临资源价值控制权与主导权的再一次弱化。在国际低碳治理体系技术体系中,基于全球治理共识下的低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技术溢出效应逐渐显现,但技术权力决定的利益诉求对低碳技术流动的制约作用也同时凸显。  相似文献   

15.
宋月圆  何玲雁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49-155
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各国进行减排最主要的方式。北京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价进行研究,探究北京市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碳排放权(BEA)价格与工业总产值、原油价格和温度正相关,与动力煤价格指数、沪深300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易霞仔  王震 《特区经济》2012,(4):125-127
相对于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而言,政府财政的有效支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个必要措施。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存在着:政府投入政策不够清晰、公共税收政策杠杆作用发挥欠充分、碳交易市场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我国财政情况,研究和提出解决措施,设计针对性的碳策略,对于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全面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计量模型,以屋顶式并网光伏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并定量评估了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成本以及预期可实现的碳排放收益,将其引入LCOE计量模型.通过优化后的LCOE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在考虑环境因素、碳交易市场条件下的光伏LCOE.进而进行光伏和火电LCOE的对比分析和影响光伏LCOE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在考虑环境因素、碳交易等因素时光伏发电相比火电具有明显优势,且系统单位造价及太阳辐照量对光伏LCOE的影响程度较大.最后提出了降低光伏发电投资成本、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光伏产业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实现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经济性的目的并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屋顶式光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以成本最小化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控制的环境政策机制。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出口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DM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出口的核证减排量呈显著上升态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现状,指出了中国参与其中遭遇的问题与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怡 《科学决策》2022,(1):95-105
中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测算了中国各省2005-2019年脱钩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在测算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状态为扩张性负脱钩,其余地区处于强脱钩或弱脱钩状态。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碳达峰年份有差异。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实际状况,最可能情形为混合式增长模式下大部分省份于2026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最后,从碳交易市场体系、能源体系、技术创新、生活流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给出了碳达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