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一般来说,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减小区域梯度差,使区域内各经济实体协调发展,也是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二级经济中心城市,使得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梯度差。本文基于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河北省各市与京津地区的城市引力值的大小,按城市引力值的大小,对河北省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形成不同的城市层级。吸引力最大形成第一层级,吸引力次大形成第二层级,吸引力较小的形成第三层级。然后针对不同引力、不同层级的城市给出产业政策或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最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构建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湖北,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的是江西和安徽,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是湖南和山西,协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的是河南。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中部崛起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鼎 《特区经济》2009,(5):189-19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证,同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是中部崛起的突破口。本文在分析中部崛起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不协调现状与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文章借鉴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在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我国现行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明非 《特区经济》2010,(7):249-250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拉大了,虽然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解决有多种办法,但金融法作为宏观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法调控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紧接着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法调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丽  李琳 《北方经济》2021,(2):25-27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一般举措,并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对策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阐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现时期的新格局。具体来说,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前中期的行政区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后期的经济区经济阶段",目前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主要体现为: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增长重心北上西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和重组势头显现,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受到特别地关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准确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划分和经济互动机制的构建,明晰了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勾勒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本文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用途 ,建议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论观点来弥补经济学对经济发展思路研究的不足 ,同时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内外力作用的不协调。本文还介绍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情况 ,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特点 ,这对西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文章最后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从系统内外力协调作用的角度 ,就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对FDI的产业投向加以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相似文献   

12.
受科技创新滞后影响,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同发达省份比较还存在不小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产业结构失调,对外贸易及开放程度不够等方面。应构建科技创新与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发挥临港产业集群的龙头作用,培育新的示范区域,实现沿海区域经济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井晓鹏 《特区经济》2011,(3):237-238
区域产业的战略选择对区域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文中以西安市长延堡街道办事处为例,从微区位的视角分析了其产业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生态环境、政策因素、区域协作等6个方面,分析认为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作为一类客观经济现象,不仅有利于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而且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区域政策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区域政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广东省区域政策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鑫 《特区经济》2009,(6):263-265
我国正发生产业区域梯度转移,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并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违背产业集聚规律导致产业承接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集聚政策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initial findings of an Industrial Strategy Project Research Programme on a key current element of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namely Spati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SDIs). The ISP Research Programme is concerned with industrial investment. The operational industrial SDIs are examined against the backdrops of the pattern of contemporary industrial location in South Africa and the emergence of a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country; the long‐run experience with SDI‐type programmes internationally and in South Africa; and directions in current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particularly those interventions aimed at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es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sectoral clusters or agglomerations typically embedded in metropolitan locations.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research commissioned on long‐ru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Richards Bay, and the current SDI processes under way in the Fish River SDI (Eastern Cape) and the West Coast SDI (Western Cape) are then presented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for the SDIs to meet their intentions in terms of maximising inward investment, creating jobs and catalysing durabl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rge opportunity present to use SDI processes to build the capacity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local and regional level on — and between —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sides should be grasped. To this end,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SDIs be closely linked to other government industrial promotion and support activities, notably the cluster initiatives and SMME support programmes, both of which may themselves need, at this point, far clearer regional focu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es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an improvement on the previous policy of industrial decentralization, both in terms of its stated objectives and its achievements, but that it does not fully come to grips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region (SADA). In spite of some very sound objectives on which the strategy is based, it still focuses too mu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wth points (or IDP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owth centre strategies have, however, only met with limited success,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in South Africa.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bottom‐up approach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called for, but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to finaliz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before clarity is reached on the future political dispensation of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19.
查金平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76-287
基于安徽省15个地级市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产业结构转型效应。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示范区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后,为促进示范区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首先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进而对"长三角"区域15个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