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参与者众多,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各风险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使得风险分担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本文针对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分析参与各方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仅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融资模式能够使民营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的投资回报,同时PPP融资模式能够减轻政府的投资负担和项目的建设风险,因此可以形成"多赢"的结果.本文对PPP融资模式的运作思路进行了论述,对PPP融资模式用于域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私合营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的新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干系人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有较大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识别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并对其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各干系人的期望与要求,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可从主体识别、参与动力、参与过程以及绩效评价机制4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为PPP模式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于同类项目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私合营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的新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干系人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有较大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识别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并对其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各干系人的期望与要求,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可从主体识别、参与动力、参与过程以及绩效评价机制4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为PPP模式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于同类项目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经济前沿》2005,(12):22-25
本文对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模式的内涵、目标及该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PPP项目融资模式的政府补贴模式,以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PPP模式的政府补贴机制为例,对现金流量财政补贴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现金收支缺口的补贴方法:建议在现金流量补贴法的基础上,结合权责发生制下的息税折摊前利润补贴进行项目可行性缺口补贴和社会资本合理收益补贴.  相似文献   

7.
严玲  崔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110-115
项目交易方式选择是重要的项目决策内容之一,而项目治理层面的因素也是影响项目交易方式选择的关键。以项目控制权配置与风险分担因素的匹配性作为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的研究重点,并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深圳地铁5号线、北京地铁4号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每个案例中控制权配置和风险分担的划分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均达到了有效匹配,从而为保证项目成功运作提供了支撑。根据案例研究结果,可按照项目控制权与风险的匹配性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归纳为强、标准及弱3种PPP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社会资本的出资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对加拿大多伦多艾格林顿线城轨项目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6号线两个PPP项目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设计风险分担机制、设置参与和退出渠道、制定PPP融资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经验性规律。从PPP融资合作的经验性规律看,针对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资本合作效率低的问题,应强化PPP融资合作的规范化及社会资本投资保障,促进PPP融资的"混合化"以降低资本投资风险,关注PPP运营以提高资本合作收益,促进PPP融资运作创新以提升资本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PPP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不对称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风险不对称,导致民营企业考虑到其在PPP模式下处于劣势,因此不愿意选择参与PPP,这就导致社会资本进入不充分,PPP模式无法有效开展.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面临的不对称风险,并提出有效控制不对称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通过对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分析,针对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运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分担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将模型进行实际运用,得到有效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该方案可为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PPP项目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项目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风险的合理分担,不合理的风险分担会影响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损项目整体收益。在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将风险分为自担风险和共担风险,运用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确定双方共担风险的分担比例。通过建立一带一路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实现一带一路PPP项目最优风险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倡导者认为PPP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财政压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反对者则认为PPP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腐败和寻租,预算内的财政压力减小只是一种财政幻觉,反倒无形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中国2015—2020年间的债券发行数据以及PPP在各地的落地信息,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实验组,以国债和金融债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PPP集中落地是否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进而抬升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2016—2017年左右的PPP集中落地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到来自市场的利率惩罚,5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67个基点~297个基点,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21个基点~41个基点,且这种效应在PPP项目较多和较少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更换控制组、推后PPP项目对地方财政的实际冲击时间、假设虚假的实验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这一发现具有可信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一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促进PPP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倡导者认为PPP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财政压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反对者则认为PPP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腐败和寻租,预算内的财政压力减小只是一种财政幻觉,反倒无形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中国2015—2020年间的债券发行数据以及PPP在各地的落地信息,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实验组,以国债和金融债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PPP集中落地是否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进而抬升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2016—2017年左右的PPP集中落地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到来自市场的利率惩罚,5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67个基点~297个基点,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21个基点~41个基点,且这种效应在PPP项目较多和较少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更换控制组、推后PPP项目对地方财政的实际冲击时间、假设虚假的实验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这一发现具有可信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一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促进PPP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是“一带一路”发展实施的先导领域。分析了“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的发展困境,以明确优化PPP模式的重点突破口。结合国内外成功PPP案例,对跨境资本参与污水处理PPP进行PEST-SWOT分析,并基于流程再造和联动创新理论,对“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跨境联动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以徐州市邳州污水处理项目为例的分析,为“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介绍了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职能应由行政管理向行业监管转变。通过对我国目前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监管的建议,即明确政府角色、建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内容,开发有效监管手段及建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inancing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Future climate and disaster risks are predicted to impose increasing financial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s of low‐lying atoll nations. The aftermath of a disaster, such as a cyclone, requires financial means for quick response and recovery. We quantify the appropriate level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expected disasters in Tuvalu and Kiribati by building on the Pacific Catastrophe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ng Initiative (PCRAFI)‐calculated likely costs for disasters. To these, we add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distant cyclones, droughts, sea‐level rise, climate change and large‐scale disaster shocks as they are predicted to affect low‐lying atoll islands.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 of Tuvalu and Kiribati in reducing reliance on foreign aid for ex‐post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e forecast the future size of SWF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 examine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SWF and the feasibility of extending their mandate for disaster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Project Tiger has been India's premier case of conservation success. Since mid 1990s select Project Tiger Reserves in India were chosen for intensive funding by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IDA) and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under the ‘India Eco-Development Project’. This project marked a modest shift towards debt based funding. The GEF Project has become a benchmark for tiger conservation in India both in terms of management outcomes and scale and scope of funding.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large-scale budgetary support or self-generating income flows, it becomes difficult for the GEF type of project to be replicated in other tiger reserves of the country. Debt instruments hold promise as enablers of conservation finance. The paper proposes issue of ‘tiger bonds’ to meet the financial requirements of tiger reserves. Though attractive as a debt instrument, a ‘tiger bond’ could nevertheless entail interest rate and default risks.Bioprospecting activities form good revenue sources for tiger reserves to pay off their debts. However bioprospecting activities do not provide assured returns to tiger reserve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at prospect for genetic resources and practice ‘real options’ approach to R&D investment planning, adopt multi-phased investment systems and sequential searches that gives them the flexibility to abandon R&D proje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tic resource providing entities like Project Tiger Reserves, the ‘postponement value’ generated by real options, enables a drug company to tap substitutes for the genetic resources that form the subject matter of bioprospecting contracts. To obviate possible repayment risks by tiger reserves, the paper advocates the institution of ‘put bonds’ as a risk management tool for Project Tiger Reserves in order to hedge themselves against loan defaults arising from possible loss in bioprospecting income. The paper also brings out the mechanics of the issue of tiger bonds in the Indian context. It is argued that a put bond not only hedges default risks but would also aid ‘value discovery’ and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as far as the Project Tiger Reserves of India a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供给的"第四条道路"--PPP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祥来 《经济经纬》2006,16(1):17-20
PPP 是基础设施等准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该模式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代理理论,依托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缓解了公共部门支出不足,提高了公共支出效率的新公共管理模式。PPP 的突出特点是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风险和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传递现金价格。我国已具备实行 PPP 模式的现实环境和管理意识。应重新界定公共部门,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加快公共管理改革步伐,通过 PPP 模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升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采取BOT、TOT、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建设中发现,运用单一的BOT、TOT、PPP模式进行建设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打破项目相关群体原有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激化项目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目出现危机.本文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集成融资结构框架,即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根据各个子项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或组合为其他的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