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 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为了给银行与企业开辟更多的避险工具,央行出台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更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银行如何在利用外汇远期市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规避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汇率改革后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日趋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件,以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出乎预料的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对汇率衍生产品的需求反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形。本以远期结售汇为例做一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央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小幅升值、将人民币汇率由钉住美元改为参照一篮子货币,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几项改革举措,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8月9日发布的《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项改革举措可以认为是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央行推出更多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刚 《金融博览》2005,(9):13-13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产总值可能会小幅缩水。一般来讲,国内商业银行为了必要的业务需要和外币资产负债匹配,会持有外币净资产,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小幅升值对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逐步增强,为使涉汇主体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扩大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同时,推出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截至2006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同意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等6家银行办理此项业务。浙江省内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也已经获准开办。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量明显偏少。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仅办理5585万美元,同期远期结售汇业务签约发生额93.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汇改后市场主体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表现 汇改初勰市场主体对汇改的认识较为模糊 一是居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据对重庆市150户拥有外币资产的居民抽样调查。居民对“7.2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更加关注外币资产的流动性,持币偏好从外币转向人民币,打算继续持有外币的居民不足50%21.3%的居民将垒部外币兑换成人民币;29.33%的居民将部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受此影响,居民结汇明显增多,仅2005年8月,重庆市国内居民结汇达2570万美元,同比增长116.33%,环比增长16.18%。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管理》2005,(11):26-27
现状:500万USD与2亿-3亿USD 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在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央行加快了外汇市场改革的步伐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于8月9日和10日分别推出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朝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将进入产品创新的高峰期.产品创新将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经济主体对市场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重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9月首次批准银行(中国银行)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外币对人民币掉期业务,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农行上海分行从那时起就已开始准备应对新业务的开展,2005年10月间上海分行即已制定人民币兑外币掉期业务操作细则的初稿,并向少数几家支行进行产品的介绍。11月上海分行经农总行授权获准开办人民币兑外币的掉期业务,从而成为农行系统中最早一批获得此项业务批准的分行。除此之外,我行国际部为了更好地进行外汇产品营销,抽调业务人员组织成立外汇产品营销部,相信掉期业务不久之后一定能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凡 《中国外汇》2006,(12):12-12
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逐步增长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结合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新政策实施一年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按照便利交易、简化操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发布了《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以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2006,(12):I0006-I0008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适应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便利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为客户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现就银行对客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以下简称“掉期”)业务涉及的有关外汇管理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07,(2):58-61
2007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活跃,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基增长显著.外币对成交量小幅增长,不过外币拆借交易量有所下滑,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1.7778,市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5,(8):71
央行8月9日宣布,已于8月2日下发《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通知》取消了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审批,只要银行具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备案后均可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  相似文献   

13.
每期一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按季汁算汇兑损益,3月20日收到一张期限为三个月的不带息的外币应收票据,票面金额为6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管理》2010,(12):60-61
近期,境内远期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出现较明显的攀升,主要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国内一些涉及外汇业务的企业所采取的行动导致外币流动性相对紧张,引起人民币汇率在境内远期市场上攀升。NDF市场则相对平稳,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远期汇率一直保持在6.65附近。  相似文献   

15.
在汇率改革的背景下看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柳 《南方金融》2005,(8):20-22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作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金融工具,人民币与外币间汇率衍等产品的发展再次成为央行和各国内商业银行瞩目的焦点。本文拟从发展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目前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汇率改革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三方面对发展和经营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人民币汇率一改往日升值预期走势,向贬值方向波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最高中间价达8.0284。外币买卖市场成交量大幅上升。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类型日渐丰富,品种结构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中国金融》1994,(3):20-21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杨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作为出口补贴的牌价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市场经济下的自由汇率或管理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外汇价格,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供求关系的产...  相似文献   

18.
王颖 《会计师》2009,(7):23-24
<正>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企业的外币业务的核算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定,随着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外币对交易量较前月大幅下滑外,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外币拆借交易量均较前月出现增长,尤其是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持续活跃。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末收于7.7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