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也谈“民工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涌动着一股滚滚春潮,主体便是世代与黄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农民。他们告别妻儿父母,甚至全家出动,自发地向大中城市进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沿海进军,向全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农民工的行业进军。涓涓劳务输出流,发展成为震动整个社会的“民工潮”。其主要特点是:潮势一年比一年大,加入潮流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流动的范围一年比一年广,流动的方向也逐渐由单一的沿海大、中城市转向东西南北中及全国各地。这是中国农民自80年代初以来继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之后创造的又  相似文献   

2.
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尽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持续增长,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并且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也没有带来城乡工资差距的均等化,相反中国的城乡差距、城市内部本地职工与外来职工的工资差距都是持续扩大的。对于这些与传统理论相悖的"谜",本文借助于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内生决定机制来解释。本文认为,从绝对禁止到逐渐松动,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演变是倾向城市居民利益的决策结果。改变这种从城市利益出发、由城市单方面制定人口流动政策的局面,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转变才能够实现。而这种转变既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平等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林斐 《发展研究》2009,(6):24-26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些重大的政策显然对人口流动与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出人口由中西地区向东部地区的加速流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流动持续不断,人口分布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本文采用Tinbergen理论建立起的分析框架,评价现行发展政策的实施,可能对未来时期的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会对今后的政策制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是中国现阶段从农村析出的剩余劳动力。其特点是数量巨大,职业多样,城乡流动和地区流动频繁。流动人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社会保障,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刑事案件中80%以上是外来人口作案,大量案件是盗窃、抢劫案件,这和经济上的贫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导刊》2013,(10):80
中国是亚洲乃至全球城镇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改变和重塑了中国的发展路径,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1978~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8%提高到52.7%,城市人口从1.7亿人提高到7.1亿人,城市人口增加量平均每年超过15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向城市的净迁移人口的增加。这些数以亿计的迁移人口从中国的内陆迁移到沿海省市。这些省市的人均GDP在2010年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6.
中国C2C电子商务卖家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研究了中国C2C卖家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C2C卖家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卖家数量从西向东、从南到北递增,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②从经济区域、省域和城市层次来看,C2C卖家分布均呈现出向沿海地区和特大型城市聚集的特征;③地区经济水平、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物流行业发展状况是影响C2C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九林 《经济地理》2008,28(2):235-238
自20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由过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转变为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大型大都市呈优先增长态势。同时,大型大都市的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多个大型大都市规模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作为城市的航母,大都市连绵带在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文章就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定义、形成机制、特征及辐射力进行探讨,以寻求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变大,基于对优越生活向往的本性,人口逐渐向大城市流动,同时也由短期流动向长时间的迁移转变。生产力的转移导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很大的分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速度飞速提升,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才涌向城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发展缓慢的城市难以留住人才,发展更加艰难。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人力资本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拟通过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没有取得流入地城市户籍,又在流入地城市进行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其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相关权益保障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情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首先开始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化,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乡村手工业、社会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促进了城乡关系的近代化转型。本文以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福州和厦门为个案,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是农村与城市的边界由明确到模糊的过程。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和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张,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农村,最终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城市郊区化——建设农村特色的新城镇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张存信 《技术经济》2001,20(9):16-18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明确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不可分割。城市化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标志,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落后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全世界和全国城市化浪潮给我们以冲击和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国外姑且不论,仅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特别是苏南、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特别是山东地区的一些县市,以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切八点,促成了…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线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其他地区的人员大量涌入,整体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而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占比较大,这些流动人口既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城市发展的推动者,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这些流动人口对社会保障参与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明确这一影响,采取有效对策,促进人口的稳步流动,同时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6.
樊小钢 《经济学家》2004,(3):117-118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5亿,其中又以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人口为主。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很低,很容易陷入贫困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改善他们的处境。1.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由城乡比较收益差别而产生的来自农村的“推力”和来自城市的“拉力”共同构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初始动力,但这些流动人口能否顺利转化为城市人口则还要取决于各种制度因素。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口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农业产业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设施渐趋完善和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生活方式变换的客观过程,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几十年建设与改革的实践都表明,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能否很好地吸收农业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前沿》2005,(1):i043-i044
出租屋管理是项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事关深圳的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事关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大局,事关深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庞大,出租屋面积达1.5亿平方米,这种规模在全国其他城市中极为少有。而福田区位于深圳特区的中心,流动人口近百万人,出租屋达30万套间,因此出租屋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流动也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社会现象。以前的社会流动,主要是农村人口的流动,而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之下,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流动也开始逐渐对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现如今我国的人口流动对于我国造成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为相关研究,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人口流动规模、方向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河南人口流动现状的梳理和对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发现河南人口流动存在着由外围向核心聚集、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其中人口向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流动趋势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判定河南城镇规模结构朝着中心城市比重日趋增大的方向演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朝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圈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化。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应重点放在省辖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并着重培育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