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对世界影响的扩大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英汉语言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母语迁移现象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以母语迁移为切入点,通过剖析汉语环境下高师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状态,着重探讨由母语负迁移导致的"中国式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高师院校大学生英语有效输入与有效输出的影响和表现形式,揭示了母语迁移理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加强英语学习者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和运用;创建良好的交际氛围和英语的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顾芸 《江苏市场经济》2011,(1):58-61,64
翻译技巧与一定的文体相对应,决定着某一类型的文本翻译的基本倾向。法律语言严谨,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应通过大量例句,从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方面说明法律文件的翻译技巧。中译英方面重点探讨选词、用词和句子结构,英译中方面重点探讨专门用语和长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程菁 《改革与开放》2011,(22):19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法项目。由于受到汉语的干扰和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时经常出错。本文从结构、用途两方面对英汉被动语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希望将汉语的干扰变成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动结构是同时存在于英语和西日耳曼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句式结构,汉语中并不存在有中动结构句这一特殊句式。英汉中动结构论完全是汉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母语迁移"因素的影响下,有意识地将汉语的形式与规则套用在英语中,生硬比附英语误读的结果。对于英语中动结构的"非中"比附关联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会促使对于中动句的研究统一起来,避免研究上的偏误和受到干扰以及知识的错误传播,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语言深层机制的认识以及加深对英语研究的启迪。有利于培养习得者跨语言对比的能力和增强习得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This article from the Voice of Ambiguity, Lexical Ambiguity and Ambiguity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re compared ambiguity And analysis.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resulted in two language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ambiguit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language ambiguities; Research Should not be some ambiguity on how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7.
金融英语作为专业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语体方面,金融英语倾向使用正式语体,汉译也应选用相应的正式语言和表达方式;语义方面,金融英语专业词汇很多,要求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语义;词法方面,专有名词和缩略词使用较多,翻译时应尽量按照统一的译法来译;句法方面。常常使用长句和被动句,汉译时应注意加强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句清晰、简洁。  相似文献   

8.
一部英文电影在面对中国观众的时候,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会使其难以被理解和接受,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这部影片的片名。让观众被吸引并愿意走进影院观看这部影片,这是汉译英文片名的目的。因此,在汉译英文电影片名时应顺应中国观众的心理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围绕汉译英文电影片名时对观众审美和消费这两种主要心理因素的顺应,讨论分析了其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中西文化差异表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在教学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路径等三个层次论述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剖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路透社援引某境外语言研究机构关于我国政府扫除中式英语的错误贬低展开讨论,强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形成、演变、定义和特点等,呼吁摆脱不规范英语的羁绊,树立推广中国英语的信心,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鸣翠 《魅力中国》2010,(3):111-112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汉语的发音方式和发音习惯不可避免地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而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效果。这是由两种语音体系的异同造成的。为了给英语语音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启示和帮助,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将英汉两种发音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指示代词照应是语篇中常见的衔接手段。由于语言本身的不同特点,造成英汉衔接过程中的差异性。分析指示代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性,将会对我们的翻译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英汉微型语义系统封闭性特征明显,尤其是汉语微型语义系统,其封闭语义系统特征独特。英汉微型封闭语义系统包括二员系统、三员系统、四员系统、五员系统、七员系统、九员系统和十二员系统,其最大特点是下义词的成员数目固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生EFL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文化及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在EFL写作中易受汉语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干扰,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英汉语写作中句子和语篇层面表达上主要区别在重形式与重意义,演绎式与归纳式,直接式与间接式,重实效与重感情.摆脱母语负迁移现象应从教师和学习者两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汉语中广泛存在着常规触觉隐喻。研究表明,两种语言体系具有一致性,触觉领域都向非触觉领域影射。也就是说,人们有时是从触觉领域来理解表达非触觉概念的;而且这种触觉隐喻已经常规化了,其隐喻意义已经完全不被人们所感知;另一方面,英、汉常规触觉隐喻也由于所处文化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其构词法有着巨大的区别,导致词汇的意思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有些英语词汇看似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语义。这给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词汇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英语短语subject to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本文拟对该短语的语义、用法和译法作简要介绍,以期给读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日常会话中也大量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便捷功能、缓和语气功能、强调功能、幽默时尚功能和顺应功能。影响大学生会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个人因素,也有会话场景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中介语的角度对英语状语从句"句项主位"进行探讨。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本文从55篇英文习作中抽取了5篇进行分析,发现在使用英语状语从句时,学生习作者倾向于将从句置于主位的位置,这反映出了中文"从句前、主句后"的结构习惯对学生英文习作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加强文化学习策略的应用,这是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及语用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民情风俗、心理以及文学积淀的差异,赋予英、汉语中植物词汇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了解与掌握植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异是达到"真实"翻译所必备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英语汉语植物词汇的差异比较,提出了三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