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斌 《中国金融》2013,(5):49-51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必须坚持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匹配,基于自身资源、能力、机遇做清晰的战略思考和选择"走出去"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深度扩展和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受益于稳健经营和改革创新,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不仅在危机中国际排名与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危"中觅"机",在国际化发展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中资银行国际化发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6):133-134
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中资银行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对于经济一体化和实体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中资银行应不断探索具备可行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只有结合自身发展轨迹因地制宜,在不断完善风管制度及信息系统的同时构建专业化团队,才能谋求可持续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3.
2021年,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期,中资银行开启了新征程。面对兴风作浪的新冠肺炎疫情、云雾缭绕的世界政经局势、风起云涌的逆全球化浪潮,放眼海外的中资银行不禁思考:"十四五"时期,国际化战略该如何布局。对此,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中资银行需要在打造优势区域、夯实境外客户基础、优化负债结构、构建现代化互联网金融体系、形成可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家当前的总体战略和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将面对境外银行机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中资银行必须加快国际化的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一阶段,中国银行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0年以来,国有银行纷纷开启上市历程,不少大中型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走出去,启动了国际化的战略。上世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资银行屈指可数,而今则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优势"的转型。截至2012年6月,包括老牌的中国银行和率先"走出去"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等十余家中资银行都已计划或启动在各大洲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展开布局,  相似文献   

6.
毕毅 《中国金融》2013,(5):59-60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信贷的深入发展,中资银行应以人民币业务优势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由"本土银行"向"国际银行"的转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步入全新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铺开、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推出。这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立体化的,为其实现从客户拉动式"走出去"向客户拉动与货币推动式"走出去"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给中资银行"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必须制定明晰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在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设银行海外发展概况1991年建设银行设立了第一家海外机构——伦敦代表处,自此,海外业务正式起步。1995年,建行在海外的第一家经营性机构香港分行正式开业。2006年以前,建行海外业务一直属于探索起步期,与中资企业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股改上市后,建行于2006年年  相似文献   

8.
韩长征 《金融论坛》2011,(12):65-70
中国加入WTO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了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为其带来了诸多的业务机遇,开辟了新的盈利空间,有利于提升竞争力,降低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得中资银行面临盈利模式转型、更大的竞争压力与新的风险。中资银行应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海外人民币业务,增设海外机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产...  相似文献   

9.
许荣  徐星美  计兴辰 《金融研究》2015,423(9):96-111
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价值效应来源,现有理论存在着"市场机会"与"监管套利"两种解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中资银行2006年以来的全部国际化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国际化的价值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对监管套利机会做出显著正向反应,但并未对市场机会做出反应。研究结论在考虑目标市场债权人保护水平的影响后依然成立。本文提供的监管套利的价值效应证据既为未来的中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选择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开放以后,国内银行因金融竞争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化,而国外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在给中资银行带来新的经营 理念和竞争时,也无时无刻不彰显着想要紧紧把握中国市场的决心。 如今,在国际金融形式好转的大背景下,国内银行加速其国际化进程,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资银行国际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金融危机的爆发则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提供重要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以中国工商银行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其海外并购的动因、对价方式及特点等。最后,本文给出了工商银行国际化路径对其他中资银行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向海外投资、并购。近年来,交通银行紧随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将国际化战略上升为全行战略布局的重要发力点。尤其是2016年,交行国际化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力,成为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8-2016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制度距离分为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对23家中资银行2009—2018年期间在61个国家(地区)的分支机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制度距离对中资银行国际化投资过程中的引导型客户跟随动机、贸易引导型客户跟随动机和市场获取动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管制距离增强了投资引导型客户跟随动机、贸易引导型客户跟随动机和市场获取动机,而规范距离则减弱了这三个动机.研究结果揭示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动机中存在的"距离效应",能够为中资银行国际化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8—2016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着经济生活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入竞争、中资银行深入改制、市场机制迅速生成的新形势。随着对外经贸的迅速扩大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外资银行谋求本土化,中资银行谋求国际化,这一交互的发展趋势构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孔艳杰 《新金融》2010,(10):60-62
走国际化道路已成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之一。为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中资商业银行必须要拥有一批具备国际营销能力、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研发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而只有通过批量的专业培训提高国际化人才的保有度,才能保障中资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的通畅和高水准,才能实现机构网络、业务结构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本文深入分析了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中资银行所需要人才的特质以及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探讨了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入世承诺全面兑现后,随着5年银行业保护期的结束,大量取得相应资格的外资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进入中国开拓市场。面对大举进入的外资银行挑战,以及在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资银行有必要通过推动国际化经营和发展,来加快银行组织架构、业务结构和公司治理的转型与完善,以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长远增长与盈利的机会。本文通过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其发展优势,进而为中资银行今后的国际化经营与发展提出有益的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入世承诺全面兑现后,随着5年银行业保护期的结束,大量取得相应资格的外资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进入中国开拓市场。面对大举进入的外资银行挑战,以及在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资银行有必要通过推动国际化经营和发展,来加快银行组织架构、业务结构和公司治理的转型与完善,以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长远增长与盈利的机会。本文通过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其发展优势,进而为中资银行今后的国际化经营与发展提出有益的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企业掀起"走出去"浪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大量优质企业纷纷将跨国经营纳入战略视野,并积极付诸行动.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浪潮,客观上要求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