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相对于经济方面的适应,其文化适应更具本质意义和决定作用。因此,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的过程应给以格外关注,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文化,以使农民工尽快完成其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树木适应新生态条件的过程,实质上是改变遗传性的过程。现浅谈一下引种驯化适应新生态条件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 《活力》2010,(18):79-79
任何人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过程.并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其特殊的成长规律。加强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工作.必将有利于我们全面做好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田穗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49-150
高校大学生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实现从学生向职业者角色转变的必经过程,如何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职业,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高校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顶岗实习学生完成职业适应和发展的因素分析入手,着重就如何指导实习学生进行职业适应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了毕业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从工作过程的实际入手,注重过程导向,体现实践教学,重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20年来,中国的企业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因为它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适应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4个说了算与4个不适应问题:培养目标与定位领导说了算,与行业需求不适应;教学内容系部说了算,与就业创业不适应;教学方式教师说了算,与学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认知机制是由情境认知、自我认知和目标认知三个阶段构成的动态过程。对社会适应认知机制的研究对于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适应本质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认知机制系统,及其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适应的外显能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为一些描述性研究和相关研究,涉及到认知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如探讨不同适应方式、水平的大学生是否存在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问题,适应不良大学生的认知偏向问题等,这些都是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通过调研掌握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应需求、改革创新的路子,力图使物流管理专业颠覆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适应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课题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各要素与组织关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构建适应民办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施工企业在必须适应新常态,抓好项目管理的核心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抓好设计管理、分包管理、设备管理、进度控制、过程维稳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以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悦 《企业导报》2009,(11):172-173
根据对投资者决策过程的特点分析,提出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妍  张娜  李俊玲 《价值工程》2013,(29):241-242
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经历的是一种角色的转变过程,在扮演了十几年学生角色的影响下,进入崭新的社会角色后必然会有诸多不适应,因此准确把握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过程的心理是有效解决帮助大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前提和基础,这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菲德勒模式的演变过程1965年菲德勒在其发表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中提到,让管理者改变领导风格适应工作相对于改变工作情景适应管理者,其领导效果要差,而且相对比较困难。他重点强调工作情景应适应管理者,而非改变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去适应工作情景。但是,他在文中也提到"调整经理们的领导风格去适应工作",但这必须有前提条件——即在特殊、危险的情况下。显然,菲德勒不赞成在一般情况下调整个体去适应工作中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生成和演进过程。产业集聚区内的政府、企业等都是适应性主体,所以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其中各个主体的适应状况,而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适应性主体,能否准确定位其角色性质和明确其适应性行为选择,是产业集聚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滨海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气候适应"已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优化理论框架;分析"空间结构"与"气候变化"复杂适应性特征,探讨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性过程机制,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模型,并以厦门市为具体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滨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诸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值得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思考的问题。结合在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做法,对整个课程建设过程进行剖析,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外派人员回国及回国后的高离职率引发了对于该群体适应问题的关注。由于逆向文化冲击的影响,外派回国人员会遭遇比融入外国文化更困难的再适应问题。而其中,对工作的适应是最重要的,可能也是最困难的。外派回国人员工作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非组织因素等三类,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组织必须在从外派到回国的整个过程提供系统的诊断与支持,来促进外派回国人员的工作适应。  相似文献   

19.
刘韬  王超 《活力》2005,(6):314-315
沃伦&#183;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认为:组织必须完成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才能存在下去,一个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使得组织的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相互协调乃至一致,这一过程也被称之为“互相适应”、“内适应”或“协调”;另一个是组织要适应外部环境,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输入、输出互动保持组织对环境变化能做出灵敏反应,这一过程也称之为“外适应”或“适应”。“内适应”和“外适应”共同构成组织的适应力问题。所以,作为组织的一种类别,公共组织必须拥有较强的适应力才能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企业标准化工作也应当不断地熟悉市场,适应市场,服务于市场,使企业能够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因此,如何调整好企业的标准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