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分配也要贯彻公平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实行了劳动力低成本政策,劳动分配率偏低.这既牺牲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悬殊"的现实;又导致低水平竞争和落后生产方式盛行.文章主张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贯彻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去,既要解决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利益受损的问题,又要从初次分配环节先行减少过大的收入差距,为再分配最后解决公平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忠振 《魅力中国》2014,(11):49-49
本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进行阐迷,并指出初次分配是基础,再次分配是保障,第三次分配是分配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孙凤湘 《发展》2009,(3):76-76
一、为什么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改革是在国民收入差距日益增大背景下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有效措施,其通常采取调整初次分配和社会保障再分配的方式实现目标。而除了以上两者之外,笔者认为:慈善事业同样能够起到调整收入分配的作用,且作为一种自愿的再分配机制,其调整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慈善事业是一种"自愿的再分配"。虽然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同为再分配,但两者在开展的主体和强制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社会保障是由政府主导开展,  相似文献   

6.
文小才 《特区经济》2013,(2):127-130
河南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决定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河南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看,河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河南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劳动报酬在河南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8.
申红 《天津经济》2008,(1):32-35
党的十七大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想做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工作,必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I)的分配过程和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对全国和本省市两次分配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突出地表现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相似文献   

10.
姬清水 《魅力中国》2009,(24):99-99
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次序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已成为全党共识.”实现初次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随着改革的推进,如何协调收入分配,实现改革成果共享,成为改革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难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及其变化对于我们改革中分配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尤其是其发展逻辑应完整、准确地理解,避免抱有主观随意性的过度诠释.本文就邓小平理论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做出浅析,第一部分了解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邓小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初探邓小平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刻知道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严重的失衡状态,收入分配的不和谐源于初次分配中政府行为的不合理.文章从初次分配格局合理的内在规定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初次分配中行为的现实偏差,提出了政府行为调整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仰玲 《改革与战略》2016,(4):23-25,86
国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整体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会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性,必须加以重视。文章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建议对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采取规范初次分配、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秩序、改革和完善当前的税收制度及强化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 收入分配包括微观层次上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宏观层次上的收入再分配.微观层次上的收入分配是通过市场有效竞争而实现的,宏观层次上的收入分配是通过国家对收入的调节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郭虹 《天津经济》2004,(12):62-65
非税收入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代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对社会、经济和技术、资源实施管理过程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集资、罚款等形式向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收取的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不足、权力寻租现象比较突出以及行业垄断等。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民生财政,治理腐败与权力寻租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对我国分配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本文将深入剖析调整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政府是经济发展成果的掌控者,拥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制度工具,因而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政府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入手,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必须科学定位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角色和功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初次分配出现不公正,再分配无法从根本上打破不公。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公平。本文在浅析初次分配不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璐  卫东  汪一伦 《黑河学刊》2014,(1):187-189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初次分配出现不公正,再分配无法从根本上打破不公。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十入大报告再次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公平。本文在浅析初次分配不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