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对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公民的台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如何理解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和把握正当防卫的条件及防卫的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涉及一个权衡将要保护的利益与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将要损害的利益之间的轻重问题。行为人在必要限度内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因其所保护的利益大于其所造成的损害,其行为具有正义合理性。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则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中下旬,在浙江省桐乡市市民中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的起因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碾死歹徒案。他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如果是正当防卫,该司机则不必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是紧急避险行为而导致过失杀人,虽然不负刑事责任,但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而且,据该司机说,  相似文献   

4.
鉴于刑罚自身的价值所在以及司法权终极性的特征,司法权的行使公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因而司法需要监督。而司法权独立性和程序性特征又要求对司法的监督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5.
强制侦查是打击犯罪的有力手段,但实施不当会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以有效减少这种可能的侵害。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必须考虑其可行性,既要从审查方式来考虑,又要从司法救济来着眼,以确立强制侦查措施实施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合理界限。  相似文献   

6.
在一方为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是否享有代位求偿权在司法上存在争议,通过对《民法典》实施生效以来的248份判决文书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在司法实务中此类案件的审判思路,并对《民法典》第1208条进行法律解释,同时厘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民法典》第1165条的关系。为了解决“同案不同判”的窘境,《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作为认定机动车事故责任的特别法理应优先适用,但对于非机动车的责任认定并不存在特别法,所以应以侵权责任编的一般法进行规制,即以《民法典》第1165条作为机动车一方对负责任的非机动车一方的请求权基础,进而通过《保险法》第60条认定保险公司的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7.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行政可诉性,一直都存在争议。理论界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做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情形较为恶劣的一类案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引发的矛盾和产生的后果都较为严重。由于有逃逸的情形,有些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又将转化为刑事案件,责任认定、事故定性和案件办理较为复杂,尤其是目前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责任认定的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解释说明。因此,有必要对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责任性质、认定和案件转化的办理进行探讨。一、肇事逃逸事故的推定责任负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的苗金全在驾驶小货车上路行驶中,将杜洋(男,6岁)撞倒受伤。现场勘验作出责任认定由苗金全负全部责任。杜洋在医院住院治疗14天,花去医疗费1530.20元。 两家法医鉴定起纷争 同年9月24日,杜洋的监护人申请宜都市人民法院司法技术科作法医学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多处软组织挫伤;损伤程度为轻微伤。同时提出司法建议:住院期间每日需一人护理;住院期间每日给予生活补助费;后期医疗费200元。同年10月13日杜洋的监护人又以同一事实向本市公安局法医技术鉴定部门申请法医学技术鉴…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这一规定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涉及对当事人行为、作用、过错、责任及其相互关系的评价。能否正确理解这一基本原则,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因此有必要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中,事故责任认定是各方当事人最为关注的结论性环节,也是应用法律技术较多、结论争议较多的环节.目前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实务界,"可预见性"规则不断地被引入侵权领域的责任认定中,当事人在实施"过错"行为时,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害后果是否能够"预见到"的"可预见性"认定问题,是认定行为与后果之间的法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前提,其规则应用不但关系到确定当事人事故责任是否成立,还关系到所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范围.因此有必要对"可预见性"规则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是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结论不服时申请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复查核实的一项制度,它是保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公平、公正、合法的一道有力屏障。2007年6月公安部交管局出台的《服务群众十六项措施》中第十四项首次允许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存有疑义时提出复核申请,2009年1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专节规定了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程序,从而正式确立了我国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两种,一是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二是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我国关于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存在着法律自身的冲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道交法》)既规定了机动车之间的过错责任.也规定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无过错责任,不能给人以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必要条件之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模式有三种,认定标准也有三种:权利人同期利润的减少说、侵权人的侵权所得说与商业秘密的评估价值说。在司法实践中,以现有标准为原点,调序而用;以行为方式为基准,分类而用。以此构建侵犯商业秘密罪数额认定标准的二维模式,有利于司法机关解决该罪数额认定难题。  相似文献   

15.
民愤在刑事司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时它能够对司法起到一定的外部监督作用,但是从根本上看,民愤违背了司法独立、司法理性、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等原则,可以说民愤是刑事司法的一个致命弱点。正确认识民愤有助于摆正舆论监督与刑事司法的关系,进而促进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北上广房屋限购政策的出台,使一些欠缺购房资格的外地人通过"假结婚"的方式规避限购政策。对于通谋虚伪结婚行为的法律效力,有观点认为,应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六条来认定通谋虚伪结婚因欠缺效果意思而无效;有些观点认为其为可撤销,特殊情况下为有效;而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都会认定通谋虚伪结婚为有效。结婚行为属于具有特殊性质的身份法律行为,在《婚姻法》未对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进行明文规定时,不能依据《民法总则》认定其为无效。只要结婚行为满足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并且不存在无效或可撤销事由,就应当肯定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有关交通事故的赔偿诉讼中,随着《道路交通安拿法》、《道路变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施行,涉及保险公司的案件日益增多,由于诉讼理论上以及司法审判实践中,对于有关法律规定的理解和认识存有差异,因而.各地法院对于这类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无论是在程序还是实体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在有些方面甚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有必要从法律规定以及诉讼法理的角度,对交通事故赔偿诉讼中与保险公司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责任认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部分。能否正确地认定事故责任,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但是在当前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当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任认定不服时,却只有申请重新进行责任认定的权力,而无行使行政诉讼的权力。其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四条中的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首先。此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
私了吃大亏     
2000年6月的一天,江苏省盐城市钱某驾驶大货车行至姜堰市境内某路段时,与骑自行车过马路的姜某相碰,现场围了不少人。有好事者劝两人不要报警,以为姜某只擦了一点皮,无大碍,私了算了。钱某和姜某也认为没有必要麻烦交警,同意私了。经过讨价还价,由钱某一次性赔偿姜某400元了事。4天后,姜某突然死亡。经法医鉴定,认定是外力作用致其脾脏破裂出血导致死亡。姜某的亲属这才连忙报案。当地交警通过调查走访找到钱某。在认定这起交通事故责任时,交警认为双方均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第七条“发生交…  相似文献   

20.
做好痕迹特征的评断工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同一认定”理论实质性理解,更有助于提高鉴定结论的合理性、正确性。本立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痕迹“同一认定”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