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畅、规范、稳定有序的安全农产品营销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安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安全消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归纳,并在充分解释国内外安全农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安全农产品消费影响因素、生产管理策略、营销渠道和营销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安全农产品营销的作用,以及安全农产品营销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安全农产品营销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农地流转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认为农地流转中一定要让利于民,遵循平等保护和确保收益的价值理念,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规范政府职责是核心,构建市场机制是关键,完善社保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征信制度保护缺陷日益凸显:金融消费者权益立法尚需时日,征信法律法规配套制度缺乏、保护乏力,信息采集、信息共享缺少规范等。为此,需要构建征信业法律规范合理的效力体系,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程;加快构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夯实金融消费者主体权益信息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征信数据质量,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异议权等权益;强化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异议权、救济权,进一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制度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必须以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为原则,及时对网络市场合同规范、网络消费权益保障、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市场宏观监管等网络规范进行必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解析"两型农业"内涵及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型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两型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型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健全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和制度保障,培育新型农民,科学发展两型农业,建立先进监测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为农产品安全建立可追溯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各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普遍觉醒。保护金融消费者针对的不仅仅是金融消费者的个体利益,而是在保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信心,更是在保护一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及社会稳定。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大陆地区率先制定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等系列法律文件。2016年12月,中央银行印发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后,国家对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又一重要法律文件。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法律文件的分析对比,研究两地制定法的差异,并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最后对完善中国大陆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路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7.
亲子鉴定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来判断存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有亲生的血缘关系。然而,我国针对亲子鉴定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鉴定数量在不断增加,鉴定结果为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宁带来许多危害。子女权益保护是家庭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为了更好的为子女权益提供最大化的保护,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土地征收作为国家凭借公权力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法律行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在我国土地资源之稀缺性日益突显的今天,为规范土地征收,保护农民利益,参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征收法律制度中规定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农民的申请收回权,已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缺失透视及政策选择和制度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的缺失,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保护农民权益已是当务之急。其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要端正指导思想,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农民权益保护组织。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权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颁布的《消费权益保护法》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消费的基本权利,它赋予我国消费以崇高的法律地位,为我国的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每个消费只有对自己的权益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家有关单位通过管理措施对消费施以保护,才能真正使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财产权利长期受到抑制和侵蚀,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足.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在于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房地产权和金融财产权.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土地财产“实体”权、公平交易权和增值收益分配权;赋予农民更多的房地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房地产抵押权和自由交易权;赋予农民更多的金融财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金融服务享有权、金融产品选择权和金融产品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作为村民参与管理的农村政治制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民自治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话语权。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以随机游走假说为理论切入点,推导出一个包含消费惯性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分析农民的储蓄动机,并通过1978年—2007年的宏观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修正后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在土地被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中,被迫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就业机会。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农地产权制度的规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社会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规定及其缺陷进行分析,从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入手,改善农地承包关系,更妥善地解决当前中国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性环节。我国虽然建立了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但由于现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消费者缺乏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严峻形势难以缓解。为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要建立企业伦理化经营的治理制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需要相关土地权利的配置和保障。但在征收农地用于经济建设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没有体现土地的权益和真实价值,原因在于农民没有农地发展权。通过介绍农地发展权的含义,并对农地发展权的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民权益保障的关键在于明确土地权益,赋予农民拥有农地发展权,保障农民有权获得农地转让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掀起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热潮成功地缓解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农民仍然无法分享产业链条中的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文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寻找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竞争因素,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有效借鉴加拿大成功的农民培训模式与经验,尽快通过立法形式构建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确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并努力实施农民职业资格制度等措施,以使我国农民培训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创业已经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大动力,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则是农民创业成功的加速器。从具体案例的分析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小规模的初级阶段,缺乏制度建设及融资渠道。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的变迁,与父辈相比,两地新生代农民的土地意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文条件不同,新生代农民的土地意识又存在地域差异。总体而言,华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多功能性认识充分,但体会不深刻;耕地保护意识得到普遍确立,但粮食安全理念被忽视;土地流转以不失去与土地直接关联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收益的自发租赁流转为主,主动实现土地财产价值的流转意识不强;认同土地公有观念,但土地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土地维权法律意识强,土地纠纷解决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