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前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典型特征。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从消费支出、消费率和消费结构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老年人口比却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这一结论经过工具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少儿人口比和老年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农村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低收入组家庭及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的老年人口比的上升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家庭、中部地区家庭、中高收入组家庭及低教育程度家庭中是显著的。本文的结论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为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提供了研究依据,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眼于全球经济中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延伸问题,主要讨论跨国国民储蓄率以及居民消费率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重点引入全球价值观调查(WVS)中有关家庭价值观念的数据,从经验的角度揭示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率、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国别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尊重父母的观念显著地正向影响国民储蓄率对老年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国民储蓄率对少儿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爱护子女的观念显著地负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对少儿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居民消费率对老年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相关经济变量和家庭价值观差异后,少儿负担比、老年负担比均显著负相关于国民储蓄率,且少儿负担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但老年负担比则不然。  相似文献   

3.
叶园园  殷红  吴超林 《南方经济》2021,40(4):106-122
在全球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及中央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常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忽略了不同经济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文章采用DAG递归预测的方差分解法,对于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间的动态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并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税收规模和税制结构视角出发,探究税收总量、不同税系、不同税类以及不同税种对居民消费的时变效应。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经济萧条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危机后影响程度大幅提高并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2)从税收规模来看,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极为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从税制结构来看,直接税的扩张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商品税及其内部消费税、增值税的扩张显著"挤出"消费,关税轻微"挤入"消费,近年来增值税的"挤出效应"大幅增强;个人所得税对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强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的总体扩张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但占比相对较高的房产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并未"挤出"消费。因此,政策当局应适度降低商品税税负水平、逐步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完善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据,对影响安徽省居民消费率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水平、劳动流动性、财政倾斜度、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2409、0.012198、0.001261、0.020864、0.012618、0.043926、0.000054;②少儿抚养比与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负向关系,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01697;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劳动流动性、城镇化水平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纵观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经济运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却表现地较为有限. 在长期内,政府总体支出对全国及城乡不同利益群体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目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大于农村居民.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对全国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都具有挤出效应,但是对农村居民而言,投资性支出表现为正向影响;在短期内,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全国和城乡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消费性支出对于全国和城镇居民消费都有挤入效应,但是对于农村居民却是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2000年,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9.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62亿元。为了解居民住房消费意向,南京市城调队最近对100户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消费意向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一、私有住房占七成,需求潜力大调查显示,目前南京居民家庭私有住房(包括房改房)已占居民住房的70.0%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人口大量向城镇聚集,城镇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不尽相同。深入研究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特征,对于促进地区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向为民  李娇 《改革》2012,(6):127-132
选取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1998~2009年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考察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宏观经济和房屋抵押效应控制变量,利用房屋租赁价格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城市居民的消费心理,最近,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在全国10个省(区、市)内,随机抽取5 000户城镇居民,开展了一次城镇居民消费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消费已由基本生存需求,向享受需求的方向发展;未来几年,城镇居民在教育、信息、住房、旅游、汽车、社区服务消费以及信贷支持消费等方面,将有被普遍看好的消费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日趋旺盛的教育消费近几年来,居民教育消费日趋旺盛,支付能力强劲,为子女教育的投入较大。据调查,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一直呈现上升势头,1998年已占到6.4%。1994—1998年  相似文献   

10.
钱娇 《科技和产业》2023,23(5):125-133
针对城镇居民非住房消费不足与高房价并存的典型现象,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31个省区市2005—201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探讨房价波动对非住房消费的影响并揭示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家庭非住房消费既有挤出效应也有财富效应,其中随着房产信贷约束的放松,挤出效应减弱,而财富效应增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之间的门槛效应是异质的;各地区住房信贷约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房价与非住房消费之间的异质性关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房价波动和房产信贷约束并不是导致低消费的综合因素,无法负担的房价以及家庭抚养负担的增加是低消费的综合因素。因此,稳定房价仍是当务之急,房产信贷政策应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适应,以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考察了是否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比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与CCAPM更为一致,结果表明:收入约束假说并未得到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利率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200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发现:老龄化所导致的房价波动滞后于老龄化进程,各年龄阶段人口比例对房价均产生正向影响,但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区域的解释力度不尽相同。对此实证检验结果,文章认为可以从我国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与投资渠道匮乏、人口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城市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解释,并以前瞻性政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年龄、城乡和产业结构对天津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地区投资、消费等一系列的经济因素,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研究天津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热点话题,利用计量模型探讨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与人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天津市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结构角度的参考.结果显示,相对于劳动年龄人口,少儿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带来的消费需求对GDP拉动作用明显,而城镇人口比例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同样能有效提升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邓利方  李铭杰 《南方经济》2019,38(7):100-11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深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严峻,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全面二孩"政策和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利用嵌入"全面二孩"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得产出和劳动时间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而消费的正向波动有所减小,反向波动有所增加。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来做出不同的决策,促进人口老龄化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把中国从一个富起来的中国变成一个强起来的中国,进一步实现两步走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年CFPS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能显著提升家庭消费总需求,且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作用,但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负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家庭对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加;从城乡和地区角度分析,城市地区对服务型消费需求高于农村地区,中东部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南方经济》2019,38(11):131-144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康慧 《科技和产业》2023,23(23):52-56
在行为经济学视域下从微观层面探析有限理性、社会互动等因素对低碳消费选择的影响,提出影响居民低碳消费需求的“理论框架”,依托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甄别影响居民低碳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受到低碳消费认知、社会规范、同群效应、外部干预等的正向影响,山西省政府可以在低碳消费宣传教育、畅通低碳消费信息传导、促进企业低碳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公共政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珠海市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珠海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呈现以下特征: 一、居民对娱乐型文化消费兴趣有增无减,支出连年增加,在文化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为64.8% 1992年珠海市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总支出为人均397.7元,其中娱乐型文化消费,包括购买文娱用品及文娱费,其支出为257.8元,所占比重为64.8%,占绝对优势;与此相反,知识型的的文化消费,包括教育费支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数据说明我们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西藏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23万多人,人口年龄结构已由年轻型进入成年型、进而向老年型转变,并呈现出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的局面.尽管西藏还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初期,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年轻一代赡养观念的变化,单纯依赖家庭养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养老必然逐步从家庭走向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