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城市化和乡镇企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时,有必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新思路.在秦皇岛市旅游市场趋热的今天,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旅游休闲场所,而且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和增收机会.为促进秦皇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注重乡村特色的统一规划,农民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兴起。乡村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很大提升,产品内涵不断丰富、开发模式趋于多样化。乡村旅游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一、乡村旅游新解读(一)定义及特征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甸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例,分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最后提出有效实施策略,为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秦璐 《农业经济》2022,(3):97-98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应从把握内涵、策划规划、合作发展、农民增收四个关键环节着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六大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为促进辽宁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低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也不能在“三农”之外寻求解决途径,而应寻求“三农”与农业之外其他产业的结合。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立足于农村,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而与“三农”问题之外的经济社会直接接触,联系农…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不同于农业观光,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新的旅游类型,是目前中国休闲旅游的较好形式。它兴起的内在动力是由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形成的新旅游消费需求。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力,而中国农村发展又给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以反作用力,从而驱动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旅游形式、开发主题、本质定位这三个维度,才能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大丰名片麋鹿故乡黄海港城上海"飞地"长寿之乡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坚持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推动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农民增收新引擎。率先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先后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及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家、四星级4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上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工作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为工作布局,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具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也开发出来。休闲乡村旅游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制约了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促进因素,分析旅游开发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农村旅游休闲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为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潮流,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阐述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目前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指出了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特色",提出了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目标,就需要从乡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农村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自然风光优势,以农村旅游休闲经济作为发展思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农村旅游休闲经济的开发与布局,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小芬 《农业经济》2024,(4):143-14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依托政策支持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休闲旅游发展迅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日益显现出一些问题,不利于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休闲旅游升级方向。本文给出对策建议,助推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农业经济》2020,(5):54-56
十九大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持续深化和稳步拓展。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制定综合化、合理化的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此要在厘清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乡村地区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制定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指导原则,提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路径,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休闲旅游规划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www.crr.gov.cn)”日前正式开通,该网将为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广泛的信息服务平台,也将为广大旅游者了解相关信息、寻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络通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中国经济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针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充分认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优势与威胁,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准确定位,从而促其理性发展,不失为农民致富的切实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文军  唐代剑 《农村经济》2003,(10):30-34
近几年来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 ,尤其是各大中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增长速度更快。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 ,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开发 ,随之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如不及时解决 ,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乡村旅游概述1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MaryaYanguePerales (2 0 0 1 )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 (HomecomingorTraditionalRural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Rural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风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宁省铁岭市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并从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宣传营销、完善基础设施、培训从业人员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中国经济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针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充分认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优势与威胁,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准确定位,从而促其理性发展,不失为农民致富的切实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交错带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中间环节,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又会带动相连的乡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的特殊性,也由于城市居民越来越追捧郊区农村休闲、采摘这种休闲旅游模式,所以,作者对城乡结合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必要性,以及从经济层面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为突破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