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山东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长,而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可见山东加工贸易还处在量的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但是其内在的促进机制还不成熟。因此,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资源向高技术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发展配套产业,以鼓励引导的方式推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机制,利用WIOD(2016)数据库中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该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对中低技术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投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作用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人力资本效应与理论预期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发展升级的突出问题.本文从产业价值链视角,提出加工贸易升级要向产业价值链两端拓展,支持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国内布局要引导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全球布局实现从进料加工到出料加工的转变,由此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依据,以在全球化竞争中迫切需要升级的江苏加工贸易为研究对象,从加工贸易现状出发,提出升级的路径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特区经济》2010,(5):222-224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金融危机后升级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微笑贫苦陷阱",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本土加工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较低等,使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严峻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锐  刘荣增 《特区经济》2010,(11):25-27
本文认为广东要成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引导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加工贸易企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并逐步在全球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粤省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融入到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加工贸易,近年来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政策和市场环境约束等一系列内外综合因素的挑战,价值链攀升势在必然。作为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广东省东莞市注重在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或独资企业、拓展内销、自主创新、创新监管模式、制造环节转移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就地不停产转型、平台搭建以及务实高效创新的政府服务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未来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要强化企业和基层的动力,提升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化水平,核心和关键在于价值链整合和升级、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此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制度环境激励、完善生产性服务和政府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增长趋缓的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寻找全新动能的重要契机,即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升级。“数字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将为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带来新机遇。由于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向性特征,因而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数据要素投入在技术偏向与任务偏向下对劳动力市场的可能影响;进一步地,对技术进步条件下我国比较优势的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将面临的制约因素;同时基于对我国全球价值链重塑动力变化的拆解,采用连续商品假设下的李嘉图模型证明了数字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贸易福利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制造业集群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应及时规避集群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国内区域间融合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国内区域流入型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明显溢出效应,且后向溢出更显著。东部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红利,中西部则更多通过国内流入型融合获得升级红利。且区域竞争优势与主导分工环节越契合越有益于产业升级。分行业看,高技术类型对于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更显著。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国内区域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梯队产业带动系数的区域产业升级扶助路径,对四大板块协同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作出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明洁  张乒 《科技和产业》2012,12(7):80-83
文章首先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界定。在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包)中采用回归分析法对镇江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镇江外贸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技术进步的作用亦不显著,从而进一步提出加快镇江外贸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学军 《特区经济》2006,(12):154-15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中间产品的分工,许多行业部门之间的专业化转向产业内分工(intra一industryspecialization),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在跨国生产经营中,价值链各环节的跨国分布衔接形成行业内、企业内的国际分工,因此我们认为从“价值链”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或许更合适,本文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来探悉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黎峰 《南方经济》2019,38(7):1-15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陈子烨  李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3):21-43,155,156
中美贸易冲突根源的探寻不应停留在国际贸易层次,而是应该从当下的国际分工结构和国际生产关系中去寻找。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国际分工及其相应的国际生产关系是决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地位与利益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分工结构中长期处于外围、在生产关系上处于依附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落后,特别是技术水平落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链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在这一新的国际分工生产中,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地位并没有改变,但是具体的依附形式不同于历史上的依附形式,呈现出“技术—市场”依附的特点。在这种新的依附形式下,广大参与全球生产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中获得微薄的附加值,进而形成一种依附式发展,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却能够主导全球生产进程并从中获得高额的附加值。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需要摆脱依附式发展模式,实现在全球生产链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攀升。近年来中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世界市场地位方面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相应成就触动了美国作为现有国际分工主导者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其霸权的经济基础,美国不惜发起贸易战以遏制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中国摆脱依附式发展以及美国相对衰落所导致的国际分工格局现实和潜在的变化正是中美贸易冲突爆发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周颖  王发明  殷鸣 《特区经济》2007,221(6):45-46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拓展了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成果,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与浙江纺织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关联机制。明确了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纺织业集群的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徐家洪 《特区经济》2008,(5):190-192
文章例举了分工、参与全球价值链、模仿与技术保密、东西部产业集群之间的牵制等变数来说明地区产业集群的治理普遍存在风险。为克服中西部集群发展中的风险变数,提出要限制中西部地区过度的人力资源东移,培养中西部地区民众的事业心,造就一批地方员工骨干力量,加快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