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者认为,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现行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在于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缺乏变革和转型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因此,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造的外部环境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现代化银行制度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银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客观要求银行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才能把国有专业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这是深化银行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储蓄服务五个误区华玮,任爱琴储蓄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存款,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没有贷款,就没有银行。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专业银行将走上企业化管理之路,中央银行再也不对各专业银行实行资金分配的情况下,储蓄存款更...  相似文献   

4.
本刊最近开辟了“市场经济百家谈”的栏目,许多理论工作者及实务工作者纷纷投稿,加入讨论。本刊摘登几篇有关金融改革方面的来稿。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是把银行推向市场。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还是办计划经济的官钱庄?”人民银行要转换职能,彻底分开钱和权,搞好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不从微观上干预专业银行的金融业务,而专业银行也要转换经营机制,把银行办成综合性、多功能、企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银行。  相似文献   

5.
储蓄社会代办管理亟待加强王世喜,郑天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进程加快,作为银行生存基础的存款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目标。为广开储源,增强资金实力、储蓄社会代办所(以下简称代办所)蜂拥而起,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代办所的...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编     
《经济师》1996,(4)
来稿摘编吉林省常忠武来稿反映:由于国家专业银行对职工硬性摊派储蓄任务,并把任务与工资、奖金挂钩,导致职工为完成任务,通过各种关系,利用各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拉存款。有些企业由于惧怕银行、将暂时不用的钱以个人名义转化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现象大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吕爱玲 《经济师》2000,(5):58-58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1、中央银行调控方式不健全。在目前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管理手段中 ,分配信贷限额和控制信贷增长规模仍然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直接进行调整 ,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所以在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 ,越来越与金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其作用也日渐减弱 ,致使银行在比例和规模上顾此失彼 ,造成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既不对称 ,也不对应 ;负债的流动性明显地高于资产的流动性 ,疲软的资产和刚性极强的负债并行 ,构成了总体基本平衡态势下的期限与…  相似文献   

8.
王文祥 《经济师》2002,(8):259-260
近年来 ,随着商业银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银行系统内部经济案件时有发生 ,扰乱了银行工作的正常开展。文章从商业银行储蓄网点内部风险的表现形式谈起 ,就如何有效防范储蓄网点内部风险 ,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专业银行转为商业银行是大势所趋赵文英企业推向市场,"复关"也即将来临,专业银行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按商业银行的模式,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政企不分,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风险约束。由于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专业银行一身二...  相似文献   

10.
银行储蓄少不了近年来,我国虽然连续七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并且开征了20%的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但每个家庭必定还是要把一些钱存在银行。以增强自我保障能力,人们普遍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手里有存款遇事才能心不慌。现在人们把钱存进银行,已并不关心储蓄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而是看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感到安全比收益更重要。事实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于女上学、生老病死等都是大项开支如果不靠平时储蓄,一时很难应付。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既没有多少投资知识和经验,也没有什么稳定的投资手段可供选择,银行储蓄几乎…  相似文献   

11.
韦红 《发展研究》1995,(12):16-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有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化,其管理体制也由纯粹的计划管理逐步过渡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困扰银行转制接轨的因素之一是信贷资产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1993,(7):40-41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体制的改革日趋向以商业化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制转化,而如何将我国的专业银行改造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快目前作为专业银行的直接经营行——基层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就成为目前在市场经济趋向下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文杰 《经济论坛》1995,(16):37-38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由于专业银行层次不同,在转轨过渡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县级专业银行的业务基点是城镇和农村,在转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 一、经营成本高,组织资金难。其主要原因:一是县级专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城镇、农村储蓄,尤其是农村储蓄存款,85%以上为定期存款,加之3年以上储蓄保值贴补率高,造成了直接营业支出居高不下;二是县级专业银行机构设置分散,经营费用高;三是各家专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农民基金会等争相吸收存款,使各家专业银行组织资金的难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业银行商业化目标的确立,各专业银行都在探索商业化银行的发展路子,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有关商业银行的法规还很残缺,加上一些银行对银行商业化的认识还很模糊,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差,出现了严重的“偏轨”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层银行稳健经营中的困境与对策常玉花今年是金融法规丰收年。尤其是《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在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上迈出坚实一步,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我们基层银行逐步按商业银行的要求规范经营管理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实行全方位商业化经营之际,大抓储蓄存款,吸引客户,壮大信贷资金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农村信用社如何在众多专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稳步增加储蓄屹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强化“在驻立社、资全为本”的观念大力发展储蓄存款是信用社扩大业务经营规模,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所以每个信用社职工必须树立存款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信贷资金的充足与否决定着信用社的兴衰。大力抓好储蓄存款工作,切实把储蓄存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国有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变,使银行在经营目标上把获取自身经济效益,力争实现最大利润作为全部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银行对会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尽快建立新的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系,在会计参与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而目前作为管理工具的国有专业银行会计,受传统体制影响,很大程度上仍以结算为主,属于报帐型会计,只起到了反映和监督的作用,已不能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发挥其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的职能,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  相似文献   

18.
马学彦 《经济师》1995,(4):34-35
<正> 早在1978年随着资金市场的开放,以“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可以选择银行”为序的竞争就开始了,且一年紧似一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已大势所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专业银行也就进入了更加激烈的业务竞争之列。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开展起来的金融竞争其不当手段多于正当手段,造成了竞争的混乱局  相似文献   

19.
<正>1、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储蓄工作的重要性。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储蓄和证券这两种筹资手段的完美结合,才能担当起为经济建设筹措资金的艰巨任务,单靠其中一种手段而偏废另一翼都会对筹资带来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兴起探索时期、管理办法、发行交易方式、有关法规尚待完善,证券发行交易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仍有一个较长过程。以专业银行吸收储蓄的间接融资仍是融资的主体,因此,抓好储蓄工作不仅是专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证券市场发育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必须拼弃那种把储蓄视为“笼中虎”的模糊认识,充分发挥储蓄具有安全、保密、方任、基础好的优势,积极发展好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专业银行转向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郝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并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成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商业银行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决定》给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