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路问君子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相似文献   

2.
社会瞭望     
《中国老区建设》2006,(6):24-25
政治体制改革绝不是政权更迭,审计道出百姓看病贵4大原因,国企是亏损还是盈利?用“八荣八耻“治理六个“不以为耻”,“权力寻租”新动向:公款行贿,反垄断的重点是行政性垄断。[编按]  相似文献   

3.
走过2010,中国民营企业家乃至中国经济面临如下选择题:是创新还是山寨?是国进还是民进?是法治还是权力  相似文献   

4.
抵制诱惑     
《中国集体经济》2010,(9):33-33
有一位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有一次,银行老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很老实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一段时间,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如实说:“这是钱。”  相似文献   

5.
崔晓红 《新财经》2008,(5):26-27
是开着奔驰喝污水,还是走路喝干净的水?是愿意被“饿死”,还是愿意被“呛死”?这样的选择题并不好作答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西部论丛》2010,(3):92-92
2010年,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更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悬念。2010年,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通货膨胀是否会真的来临?百姓手里的钱是否会贬值?A股是否能重回6000点?房价是涨还是跌……观望、焦急、忧虑、喜悦等情绪,化为中国百姓对2010年的巨大问号。  相似文献   

7.
《新财经》2008,(11):12-12
浙江在线报道:10月13日,杭州市出台“关于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街头巷尾、传媒网络都在讨论,政府要不要“救楼市”?政府“救楼市”对百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英镑阻击战、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国家自身金融体制的缺陷都成为国际游资攻击的软肋。“热钱”究竟是什么钱?“热钱”在中国是否能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9.
“爱家乡、用辽宁产品”的关键在于辽宁百姓对家乡产品品牌的认知状况。辽宁人对家乡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如何?辽宁产品品牌辽宁百姓究竟认同多少?这是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省城调队在“辽宁产品销售月”结束后,组织全省十四个市随机抽选了50...  相似文献   

10.
历次降息,为何居民储蓄仍居高不了?6万亿储蓄存单到底持于谁手?刺激消费的政策为何连连受挫?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应该是什么?百姓不花钱,成为世纪末中国经济的尴尬进入1998年,刺激消费逐渐成为经济界热门话题。伴随“倒闭年”的预言,老百姓眼睁睁看到商场日子难过,物价一路下跌,中国商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仁慈;“活难干,钱难赚”成了各路商人的口头掸,并不约而同地把怨气撒向普通消费者;中国政府空前关注中国人的钱袋子,“掏钱有商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颇费周折,但任你如何抛媚眼儿,储蓄还是漫过6万亿!于是,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家族企业正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的交接过程。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时更是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杂音有多大,“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2.
存钱也无奈     
如今的老百姓对自己的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了。不管政府和经济学家为家庭提供了多少眼花缭乱的“洗牌”方式,人们还是固执地一次又一次把钱塞进快要撑破的银行,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汪杨 《上海经济》2007,(4):9-11
在高房价的背景下,以“自建经济适用房”为遮羞布的新福利分房正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展开。越来越多的有钱单位,或虽没钱但有办法弄到钱的企事业单位,回到单位福利分房的老路上,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钱,自产生以来,其意义就在于流通使用,无论是金属的还是纸质的,不能使用就毫无意义。“守财奴们”把各种金钱收藏起来,不去使用,有钱就等于没钱!钱变得只是一堆物品,一串数字!“败家子们”无节制的乱花钱,把钱不当一回事,不重视合理开支,钱变得就只是交换物而不能带来收益!这就产生出一个问题,暨怎么用钱来生钱的问题?换句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懂得理财之道。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8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约为20万亿元,但按全国13.2亿人口平均来看,每人仅1.5万元。且不说其中分布不均,即使真是人人有1.5万元存款,这些钱能干什么呢?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哪样不需要考虑?而这些必须花钱的项目是如此之贵,老百姓当然要未雨绸缪。这样一来,百姓手中还有多少钱可用于我们所说的“内需”呢。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百姓的投资理财热情突然空前高涨。一些过去只有金融专业人士才关注的话题,正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 办公室里,银行里,饭桌上,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买股票、买基金、炒房子;无论是白领、文员。还是退了休的大爷大妈,甚至小区看门的保安,都开始对“理财”发生了兴趣。一个个财富故事,在街头巷尾到处流传…… 面对花样繁多的投资、理财方式,不少人觉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那么,什么方式才能实现“以钱生钱”的财富梦想呢? 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一样,理财市场同样是瞬息万变和高深莫测;江湖中的大侠们各有克敌制胜的神兵利器,而我们要决胜“理财江湖”,没有得心应手的“兵器”也是不行的。 古龙先生笔下有“七种武器”,它们的主人携之在武侠的世界里叱咤江湖;这里就借由它们,细数一下2007年百姓理财的“七种武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确这样,有钱的人未必就幸福,但没有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到哪儿去,幸福还是需要钱做基础的。可是得到幸福到底需要多少钱?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在澳大利亚的幸福协会里,几百澳元就能让你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18.
将“三公”经费降下来,把“三公”数据晒一晒,这既是国务院对百姓的庄严承诺,也是百姓对政府的正当要求。应该承认,与百姓的期待相比,当前“三公”经费公开无论是公开内容、公开方式还是公开进度,都有较大差距。但是,此番“三公”数据的首次公开亮相,其正面价值不容低估,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9.
“没见过钱吗?”当检察官在银行的保险柜里搜出高二刚、李华夫妇隐藏的大量钱财而吃惊不已时,站在一旁“作证”的李华却感到好笑,讽刺起检察官来,但语气中却透出一种无奈:有这么多钱又怎么样?终归还是一场空。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张鑫 《当代陕西》2011,(10):24-24
一元钱能干什么?在渭南,一元钱可以欣赏到一台专业而精彩的秦腔大戏,这就是渭南市秦腔剧团推出的“一元剧场”。据说,自从有了“一元剧场”,那可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