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风险投资与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99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风险投资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可以降低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2.
从风险资本积极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风险投资企业创业板上市时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仅有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比例、风险资本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和外部监事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董事会、监事会持股比例,CEO持股比例对公司上市时盈余管理也没有显著影响。创业板上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受公司规模、财务杠杆比例以及公司行业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IPO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公司,考虑样本自选择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和声誉越高,IPO审计收费越高;风险投资是否为联合投资,对IPO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影响;在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过程中,盈余管理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结论不仅拓展了风险投资与审计市场的相关研究,而且验证了风险投资"逐名"动机在审计市场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其盈利质量与市场绩效和盈余管理行为的联系。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没有功能锁定于公司的账面利润,盈利质量较高的创业板公司市场业绩较好;同时,高盈利质量会显著提升创业板公司在其后一年的市场业绩且程度相比前一年更为明显。此外,出于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性动机等因素,公司会主动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或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手段减少低盈利质量为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下创业板公司似乎更倾向于采用真实项目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夏清华  刘辉 《技术经济》2014,33(9):60-65
选取117家在2010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的成长性进行对比,以验证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否存在IPO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在IPO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外,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项财务指标在上市后都出现了严重下滑,即存在明显的IPO效应。进一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盈余管理水平、股权集中度和新股发行资金超募规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IPO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成长持续性与IPO前的盈余管理水平和新股发行资金超募规模负相关,而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持续性无显著影响。最后从上市公司经营者和证券市场管理者两个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性成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创业板IPO过程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一)背景分析。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对于公司的成长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给很多公司在对企业的营业收入方面造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很多公司都会采用低估前期利润,高估上市前一年或者当年利润的行为。创业板企业会在申报报表第一年进行调减盈余,其目的是使基数做低,从而使后期的收益与前期相比体现出明显的提高。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进行的调减收益的盈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家申请反倾销调查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在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立案当年及其前后是否采取了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受到倾销损害的中国上市公司在商务部立案当年和前后年度没有调低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监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2年以前上市的共1 106家非金融行业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证据表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与公司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公司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风险投资特征角度对风险投资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是否拥有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风险投资持有期与公司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回报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持股减持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2009年和2010年上市的15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主营业务利润率(OPR)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研究风险投资的参与对于企业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有和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在IPO后都普遍出现了业绩下滑现象,但风险投资的参与能显著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后业绩下滑的幅度。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业绩指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盈余管理成为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干扰盈余信息使用者,也会损害投资人等企业外部相关人的利益.甚至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问题的发现找到原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内外部综合防范措施,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6.
鲁旭  赵迎迎 《经济评论》2012,(1):97-10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地证券价格的联动性也日趋显著。本文梳理已有理论文献,并总结经验成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元VAR-GJR-GARCH-DCC整合分析框架,对沪深港股市联动效应进行了严谨而全面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三个市场具有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引导对方;沪深股市对港市的新息冲击做出类似的反应,并且它们与港市的动态关联性具有趋同性,该结论为沪深两市合并提供了新证据;三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的动态特征,"中国因素"与"世界因素"的相关性正趋于增强。上述实证结论对投资者重新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合理制定投资策略以及监管当局有效防范国内外股市风险,推进股市整合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 derive a simple model to show that pre-IPO performance pressur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an IPO applican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s. The findings from the Chinese IPOs in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GEM)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s predictions.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when the time to listing is shorter, the adverse impact of performance pressure on R&D investments is stronger. While the objective of the GEM is to encourage innovative firms to raise new capital via IPOs to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cutting of R&D investments to enhance the probability of receiving IPO approval defeats the purpos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useful for a regulatory authority to consider multi-dimensional criteria in IPO approvals for GEMs instead of heavily relying on the pre-IPO performance to sustain a healthy IPO market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a country.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examines share allocation practices of over 300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years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enacting of a ‘Claw-Back’ provision for IPO share reallocation. The examination of exhaustive micro-level data reveals that small (uninformed, retail) investors earn higher initial returns than large investors. Before the enacting of the ‘Claw-Back’ provision, small investors were unfavourably treated in relation to large investors. The pattern now prevailing in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allocated to small and large investors also differs from that observed previously. When attempting to isolate the determinants of IPO underpricing in Hong Kong, the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both the ‘informed demand’ hypothesis and the signalling effect of underwriters’ reputation ar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underpricing. Such result, not visible when pooled OLS regressions are used, becomes apparent through the use of a system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n indicator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standard. We study the frequencies and magnitud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wo different thresholds, zero earnings and prior earnings, in the Chinese market from 1997 to 2004. We model earnings as a mixed-normal distribution and obtain parameter estimators that measure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e show that the practi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gone up both in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during the post-2000 period. We also find that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re higher when firms try to avoid negative earnings than when firms try to report earnings increase. Our findings reflect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caution investors on the low-disclosure quality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