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时代”长三角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柏 《江苏商论》2011,(10):86-88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旅游圈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本文从高铁给长三角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入手,认为将来长三角旅游发展应重点推进"三网"融合等高铁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重视目的地品牌打造,提升区域旅游形象;也要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做大散客旅游市场,以实现"高铁时代"长三角旅游圈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长三角协同发展取得的新进展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加速。交通方面,共同推进商合杭、杭黄、湖苏沪、沪乍杭等跨省铁路。能源方面,"皖电东送"二期配套电源项目、浙沪天然气联络管线工程、长三角区域电动车电能供给一体化项目等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3.
"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影响日益凸显。桂林作为老牌的旅游城市,随着湘桂、贵广高铁的开通将迎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立足桂林高铁实际情况,分析高铁时代对桂林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前瞻性、系统化的研究,从营销策划、产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出桂林高铁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22):269-270
贵广高铁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珠三角的大动脉,对疏通西南地区至珠三角交通压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贵广高铁的开通,实现了从江县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其开通运营拓展了从江旅游目的地市场,使"快旅慢游"的旅游出行方式成为现实,将对从江民族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江县的民族旅游开发要把握住贵广高铁开通的交通条件,同时也要兼顾旅游核心资源的开发,提高从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的到来对于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会引起沿线城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旅游管理方式,旅游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影响范围很广。如何抓住交通的机遇和优势做出调整,加快发展,将成为许多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而作为黄山市首条高铁线的合福高铁,又将会为黄山市旅游业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呢?本文首先介绍了合福高铁概况和黄山市的交通情况,进而分析合福高铁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后为黄山市旅游业未来的长足发展提供一些具有现实性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的开通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为了探讨郑武高铁对沿线站点城市旅游产业集聚产生有何影响,运用区位商理论,通过计算郑州、许昌等7个地级市的区位商值变化趋势,最终得出武汉、郑州两个省会城市区位商值大于1,而其他城市均小于1。说明高铁的开通会对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使大城市成为旅游产业要素集聚的中心。但是,由于大城市的"虹吸作用",使中小城市的旅游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稀释,因此,中小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郭琦  吴满琳 《商业时代》2007,(16):98-100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出现世界第六大城市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的显现对整个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此,对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公共政策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昭乙 《江苏商论》2011,(1):145-146
高铁的建设将引领苏北旅游业发生质的变化:旅游交通快速便捷、旅游客源市场广阔以及区域旅游核心地位增强.本文基于高铁带来的旅游市场变化,分析苏北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苏北地区的旅游产业联动、旅游区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战略、旅游产品创新和精品化、旅游营销强化以及旅游人才建设几大战略,推进苏北旅游业迎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9.
邮轮产业作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海南省推动邮轮产业加快发展,对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海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扩大海南旅游影响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海南省与环南海国家有必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邮轮产业,文章针对建立该区域合作机制提出了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0.
高铁以其在时空压缩方面的优势,对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高铁开通对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样本,运用DID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依赖度更高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旅游产业集聚在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高铁发展对旅游业产生着重要影响,途经南阳的郑渝高铁建设势必对南阳旅游产生显著影响。为应对高铁时代下旅游成功转型发展,依据南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建"一个主导、二个导向、三级市场、四个带动"的南阳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设计南阳"一个主题、两个中心、两条观光带、三组团、四大购物精品系列、五项保障措施、六大主题产品系列、七大营销策略、八个功能分区、九类服务设施"的思路脉络。  相似文献   

12.
王建喜 《江苏商论》2012,(8):110-113
旅游产品群构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建设的根本和重要支撑,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深化的体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需要具有强势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群来推进。本文从区域旅游产品群的组合、优化等方面来研究如何深化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旅游产品开发应由资源依托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创意主导型方向发展,同时引导旅游产品结构逐步由观光主导向多元复合型转变。逐步完善长三角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创新,以提升长三角整体旅游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常态下交通的变革为背景,讨论了沪宁高铁影响下南京市区域旅游发展的变化。选择旅游产业要素中旅行社产品、景区产品、酒店业产品、其他产品等业态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高铁背景下南京市旅游发展的应对。  相似文献   

14.
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产业带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滇中南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引导型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对调整全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均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为借鉴案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并总结其开发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同城化效应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长三角同城化环境下常州城市的空间地位、产业地位以及功能地位与产业结构及其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互补的发展方向。即借助同城化理论和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分析确定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空间地位为常州泰州同城化区域板块;借助区位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确定将常州产业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嫁接式创新型城市;依托比较优势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借助康弗斯断裂点分析法计算长三角同城化区域内上海、南京中心城市的断裂点,分析确定常泰为长三角同城化区域中的"中继性"区域中心板块;应对长三角同城化进程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产业作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俞越 《浙商》2011,(6):104-106
在原有3家五星级酒店的基础上,2011年,将有4家五星级酒店在杭州千岛湖试营业。而当地旅游度假地产在最近杭黄高铁得到批复的消息刺激下也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南昌和九江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使得南昌和九江共同发展旅游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且昌九一体化是多方面的,实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对接互补",这是昌九一体化的总要求。在这个总要求下,对于旅游业极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研究南昌及九江这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这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也将会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两市的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钻石理论模型对长三角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优势进行了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市场需求、相关产业这几个方面竞争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是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今世界区域发展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欧盟一体化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从政策环境、区域机构、资金支持、文化融合、交通运输、平衡城乡发展等方面一直不断深入发展。欧盟旅游一体化的经验对于我国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制度化,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注重"刚性"的制度联合;注重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圈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瓶颈",因而在文化旅游理念与模式引导下的旅游业日益承担起成为新增长点的使命。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观念和区域文化同质性的背景,文化旅游的模式可以遵循合理运用地方非物质资源;寻找区域文化的集体回忆和整合现有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提升开发三条原则进行建构;并且寻求区域内部协调,保证其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