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晓仑 《价值工程》2011,30(18):213-214
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原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大学校园的深入与开展,教学与实践中的弊端在教学中日益凸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状况及教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有科学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教育教学领域所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学生被要求从多方面努力完善自身。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如今颇受关注的问题,不断出现的学生暴力、吸毒、犯罪、自杀等现象,促使人们将焦点放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上来。教育部门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将心理健康培养贯穿到体育教学课程中,旨在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培育精神能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式的课程教学应当如何进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立足体验的实践教学和多维度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手段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科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从而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形成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文武 《中外企业家》2009,(12):148-148
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水平。足球课程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足球创新教学的思考,有助于提高高校足球教学的质量,促进整个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分析,研究健美操运动在对各个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认识健美操教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和大学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0.
军事体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发展过程。在实现体育教学主目标的同时,应向多目标方向发展,即在军事体育教学中应重视体育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等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科学发展观预测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及体育锻炼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也能够培养人坚强意志品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指出"身心健康"的要求,为社会和国家创造高质量的后备人才。文章认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加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义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其中应重点关注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牢牢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培养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状况的最佳阶段,精力比较旺盛,思想比较活跃,因而认为自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存在着心理健康观念的模糊认识,因此高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谢雯 《企业导报》2014,(18):176+178-176
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人格、积极体验、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的高级品质的科学,它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我们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将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渗透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塑造积极人格,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社会上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方面还存在这不小的误区,普遍认为只要大学生没有心理问题那他就属于是健康的。有了心理问题能够寻求心理咨询就是目的,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宗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5.
付涛 《价值工程》2011,30(11):277-277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分析和研究了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阐述了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的在为以后的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从而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分析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球类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实现以及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引领作用,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当前体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做到力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完善现有专业球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改变、改革其教学形式及相应的考核办法,以期形成新的球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素质。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培养模式“唯分数论”的“一考定终身”及以分数为唯一选拔标准的录取手段的驱使,教育只偏重于成绩或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德育和心理健康因素的培养。因此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必将成为本世纪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文彩 《活力》2005,(7):236-237
从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青少年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出发,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到心育与体育并重、健身与健心共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工作体会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都比较脆弱,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显得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现代健康教育观念,同时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