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模型,并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力求探索出走廊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投入对中国行业内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投入对我国行业内就业结构的影响,总体上呈现中高技能占比上升和低技能占比下降的"有序递进升级"模式,不存在就业"极化"特征;对高、中、低技术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就业结构的影响均呈现"有序递进升级"模式;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电信业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电信服务业而言是挑战大于机遇,因为我国的电信服务业难应付国际电信服务业的竞争;电信管理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的要求;电信法规亦与世贸组织要求有差距."入世"对电信设备制造业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产诱发系数视角,探讨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运用1995~2011年间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小于发达国家。为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弱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测算了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发展物质投入比重偏高,不利于优化制造业出口。根据理论机制分析,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因此优先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出去"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产业间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依赖度更为明显。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短期内不具备均衡关系,长期可能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但装备制造业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晓丽 《全国商情》2012,(12):16-17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天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因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实现由制造业出发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进而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把发展"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天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切入点,并对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江苏省吴江市深入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吴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从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专业化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服务业壮大、地方税收增收、发展方式转变。但从目前看,由于受传统观念、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障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议题逐渐引起热议。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更是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沿,因此研究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有助于客观分析全国情形。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2006-2015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前沿模型可以较好地测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制造业质量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北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0.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关系存在三种假说: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融合论。利用长三角16城市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论"并不成立。要实现长三角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采取措施构建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